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央广独家 2025-11-17 22:30:16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AI造假每得逞一次,都是对社会诚信的侵蚀,最终会让消费者信誉受损、平台收紧规则,这场投机没有赢家。

近日,“双十一”的热潮刚刚过去,就有多位电商卖家反映,遭遇了利用AI伪造商品瑕疵,以骗取“仅退款”的情况。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有顾客用AI伪造损坏图,骗“仅退款”

据报道,某服装店客服瑶瑶表示,有顾客声称收到的连衣裙领口有严重脱线,并附上了一张图片。但实际来看,脱线处的光线角度与整件衣服的光影明显不符,且边缘存在典型的AI生成痕迹。“这种明显造假的情况,还要坚持仅退款,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一箱新鲜的水果,在买家提交的图片中发霉变质;一件全新连衣裙,在售后申请时却呈现出大面积的污渍和破洞;一双完好无损的皮鞋,在买家仅退款时变得鞋底开胶鞋面掉漆……

据媒体今年8月报道,西安一陶瓷店店主表示,他的客服账号曾收到一条售后申请,买家称“杯身有裂纹,申请‘仅退款’”,并附上了杯身有多条裂纹的图片。

出于谨慎,他邀请买家视频验证,买家却未接受,还表示不用退款了。这一异常举动让王强产生怀疑,他使用电脑里的AI检测工具对图片进行分析,系统显示该图片“92%概率为AI生成”。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仅退款”衍生出灰色产业

有人称包教包会

多家电商客服表示,部分消费者熟练使用AI工具。而如果指令足够细致,最终生成的图片仿真度极高,几乎难以辨识。某店铺的电商客服称,现在客服团队的日常会议上,如何识别AI伪图已成为新的培训课题。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除了用AI生成假图外,围绕“仅退款”已衍生出相关的灰色产业。

记者以学习者身份接触到一个教学“仅退款”的“师傅”,对方表示支付288元学费即可传授“仅退款”窍门,并宣称一个账号约可成功退款30次。为证明效果,他还展示了学员“累计获利2000元”的成果。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律师解读消费者是否涉嫌违法

AI成“羊毛党”新工具,暴露技术滥用、平台漏洞与诚信缺失的隐忧。技术与“仅退款”规则本无错,却被扭曲成“白嫖”捷径,甚至触碰法律红线。AI造假每得逞一次,都是对社会诚信的侵蚀,最终会让消费者信誉受损、平台收紧规则,这场投机没有赢家。

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立功表示,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多个领域的违法。

  • 民事领域方面,消费者虚构事实获取不正当利益,违背了民法典中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属于典型的民事欺诈,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 行政领域方面,若消费者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商家货款的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3000元,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能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 刑事领域方面,消费者的行为还可能涉嫌构成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属于虚构事实,最终达到非法占有货款的目的。消费者的行为如多次或者单次占有的货款达到3000元,明显符合诈骗罪的构成。

此外,电商平台在处理退款争议时,应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审查程序(如未核实上传照片与商品是否具有一致性,未听取商家的申诉等),法律规定电商平台有保护商家和消费者权利的双重义务,违反义务给任意一方造成的损失,电商平台应当承担责任。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这场投机没有赢家!

网友表示“以前遇到过”

“聪明不能用在这种地方”

“可真‘刑’啊”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看丹观察丨用AI伪造“蓝莓腐坏”要求商家仅退款?网友:可真“刑”啊!

应对此问题需多方共治:平台要加速AI反欺诈研发、优化规则;监管部门需细化规则、明确AI造假法律责任,加大对灰色产业打击力度;消费者更应坚守诚信,不碰“投机取巧”的雷区。技术不该是非法获利的“帮凶”,唯有科技与伦理并行,让失信者受惩、诚信者受护,才能让商家敢卖、消费者敢买,推动数字经济健康长效发展。

这件事,你怎么看?

来源:央广网综合法治日报、蓝鲸新闻、三秦都市报、网友评论等

本期编辑:刘尚 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