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实日常监督,近日,我们驻来宾市兴宾区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将监督“探头”聚焦综合监督单位及二层机构经济活动,随机调取近年财务账簿,以“穿透式”检查挖潜在风险、补监管短板。
“组长,这本2019年度的现金日记账启用日期为4月,没有当年1—3月使用现金的记录!”我指尖划过兴宾区经济贸易局二层单位——兴宾区矿产管理站的账本,目光定格在启用日期栏,当即向组长汇报。
组长查看账本后明确:“就算当月无现金业务也需按规定记录,事出反常,立刻去现场核实!”
“为什么2019年现金日记账4月才启用?前三个月没有数据吗?”面对追问,该单位财务人员谭某某眼神躲闪,称材料是上任移交,自己无移交手续、不清楚情况。
我们翻查谭某某抱来的一纸箱资料,从凭证到报表逐页排查,没找到2019年4月前的财务记录。“财务交接最讲规范,没手续本就不合规,前任凭证总该留存吧?”我追问。
谭某某欲言又止,在我们安抚后才低声说:“上一任财务性格内向,常关门办公,只跟老领导沟通,听说情绪不太稳定……”
“所有办公室都找过了?”组长追问,谭某某耸肩回避。更意外的是,单位现任负责人蔡某某也推诿:“几任财务都不在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该由我负责。”
财务资料是经济活动“铁证”,关键档案缺失不能无人担责。我们交换眼神,深知核实陷入僵局,只能暂时撤回再谋对策。
回到单位,组长联系兴宾区经济贸易局分管领导反馈问题、共同研判。我们还走访了退休老同志,确认原财务人员性格孤僻、仅原班子成员能与其沟通。据此,我们指导制定核查方案:经主管局主要领导同意,由分管领导带队,抽调专业财务人员组成核查组,邀请原班子及历任财务人员参与梳理。“哪怕翻遍每个角落,也要找回‘消失’的账本!”我们暗下决心。
核查组进驻当天,分管领导部署分工:“一组核对登记,二组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大家立刻行动。
我们与单位原班子成员、前任财务人员廖某谈话时,廖某突然情绪激动辩解。我们递上温水,从财务制度讲到责任担当,慢慢平复其情绪,引导回忆细节。随后我加入二组参与“地毯式搜索”,打开尘封的旧办公室时,眼前景象令人咋舌:桌椅积厚尘,材料与废品杂乱堆积,纸张泛黄发脆散落在角落。大家蹲在地上分拣翻阅,连抽屉缝隙、文件柜顶层都仔细摸索,生怕漏过线索。从一堆“废纸”中,我们陆续翻出泛黄的凭证和账本,立即分类整理移交登记。
“惭愧的是,我们以前不懂财务工作,觉得银行账户没问题就行,财务人员换得多、培训跟不上,监督也没到位,才成这样。”该单位原老领导红着脸叹气。主管局分管领导也主动担责:“我对二层单位监管不到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终,我们不仅找回“消失”的2019年1—3月现金日记账,还系统梳理了历年财务资料,为后续规范管理打基础。针对财务管理不规范、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向主管局下发监察建议书,督促健全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与日常监管。同时,在翻阅历年账簿时,我们精准锁定1条疑似挪用公款问题线索,已转立案审查。
这场“寻账”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每本账本都是公权力运行的“记录仪”。基层财务漏洞,常藏在“不懂不问”的疏忽与“新官不理旧账”的推诿中。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既要当好“问题侦探”,更要做好“制度医生”,以精准监督推动堵漏洞、建机制,让每笔资金清晰、每份责任落地。(来宾市兴宾区纪委监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