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租赁合同签好了,欠缴的租金也全部收回了。”近日,容县某单位负责人拿着整改材料,向县委第二巡察组汇报整改情况。
这一幕的背后,缘于去年9月,容县县委第八轮巡察第二巡察组进驻该单位开展常规巡察。
巡察组办公室内,各类凭证、合同、文件资料占据了大部分空间,组员们埋首其中,目光如炬,寻找蛛丝马迹。一份泛黄的合同被抽出来,这是某通信公司为了安装通信基站,与该单位签订的租赁合同。
巡察组工作人员将其递到组长面前,“据我们了解,这栋办公楼上有一个通信基站,但是该单位与通信公司签订的基站租赁合同截止日期是2020年12月。合同到期后管理情况不明……”
“这个通信基站是到期弃用但没有及时拆除,还是单位已经收取了租金却未按规定入账?这是否存在管理失职问题,甚至隐藏着廉洁风险?”巡察组组长仔细翻阅后,道出了心中的疑问。国有资产的管理,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把这个疑点查个水落石出。
带着疑问,巡察组展开了深入的调查核实。一组人员细致地梳理该单位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会议记录以及财务凭证,并与相关负责人谈话了解情况,试图寻找2021年后该单位与基站相关的管理痕迹或决策过程,却发现是一片空白。另一组人员则根据合同信息,联系到了相关的通信公司。
面对巡察组的询问,通信公司的工作人员起初有些茫然,在调取内部资料并回忆后,对方给出了解释:“这个基站目前仍正常运转,但当时我们公司管理的基站数量多,加上该单位没主动催收租金,原合同到期后我们就忘了续租,租金也一直没交……”
真相水落石出,问题症结在于相关单位对国有资产出租管理不到位,未及时跟进合同到期续租事宜,导致多年租金流失。
“这反映出单位在履行资产管理主体责任上的缺位,内部管控机制存在漏洞,潜在廉洁风险不容忽视。”巡察组将该问题列为立行立改事项,明确要求该单位正视问题、迅速整改,既要追回拖欠租金,也要举一反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堵塞管理漏洞。
接到巡察反馈后,该单位成立整改专班,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措施、整改时限,一方面安排专人与通信公司对接,协商合同补签和租金追缴事宜,追回了被拖欠的5万多元租金;另一方面依据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健全完善 “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事后核查”的全流程管理机制,明确专人对国有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
“国有资产是保障县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守护好国有资产,就是守护发展的未来。”该县县委巡察机构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深化监督,深入查找问题,推动清除监管盲区、弥补管理弱项、堵塞制度漏洞。(容县纪委监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