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随着竞争加剧,全球头部人工智能(AI)工具的竞争格局已发生微妙转变。专注于全球科技产业信息的“The Information”网站日前披露,OpenAI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上月曾通过内部备忘录向全体员工发出预警,称该公司一度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技术领先优势正在缩窄,后续可能会面临“暂时的经济逆风”。该备忘录甚至披露,2026年该公司营收增长可能跌至个位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备忘录发布的时候,OpenAI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谷歌尚未正式推出其最新Gemini 3 Pro人工智能模型,但奥尔特曼已经在备忘录中表示,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暂时的经济阻力”和“艰难局面”,OpenAI如今正在“迅速追赶”。
OpenAI正面临多重压力。该公司首席财务官福莱尔在披露最近季报业绩时也公开表态,尽管公司整体财务表现还算稳固,但ChatGPT的用户参与度近几个月来有所下降。
这份内部备忘录凸显出全球AI竞赛正日趋白热化,近期,OpenAI、谷歌、微软和Anthropic竞相开发更强大的模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认为,面对激烈竞争,OpenAI所谓“领先优势的表象开始崩裂”。随着微软与英伟达共同投资Anthropic,人工智能的竞争格局已然重塑,从昔日OpenAI的一枝独秀,演变为如今多方竞逐、相互渗透的复杂局面。
文章称,随着竞争升级,AI公司将不得不继续砸钱补贴,维持低价。然而,投资者情绪可能降温,从公开市场到私募资本,都在警惕AI泡沫的出现。而停止支出则意味着这些公司越来越难创造足够收入来支撑它们的巨额开支,更不用说匹配其天价估值。
美国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基金经理20年来首次就企业“过度投资”发出集体预警。20%的受访者认为企业资本部署过于激进,美国银行指出,这种剧烈的转变与“人工智能资本支出热潮的规模和融资方式”密切相关。
关于是否存在人工智能泡沫的争论还将继续。《洛杉矶时报》引述谷歌CEO皮查伊的观点指出,科技行业的发展有时确实会超出合理范畴,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显然存在大量的过度投资,但如今没有人会质疑互联网的深远意义。不过报道指出,这条拥挤的赛道上必然涌现输家,正如互联网泡沫时期,大批公司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