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气温骤降,也让我们的肠胃面临更多挑战。干燥寒冷的空气、不规律的作息以及高油高盐的饮食,都可能让肠胃“闹脾气”。
此时,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为肠胃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显得尤为重要。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晓川推荐七类食物,可以说是入冬后肠胃的“守护神”,助你温暖过冬,享受健康生活。
根茎类
天然的肠胃“暖宝宝”
南瓜 肠胃的温柔呵护者 南瓜,这个在秋冬季节常见的食材,实则是肠胃的温柔呵护者。它富含膳食纤维,这种纤维就像一把柔软的刷子,能轻轻扫除肠道内的垃圾和毒素,促进肠道蠕动,有效预防便秘。同时,南瓜中的果胶成分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对于胃溃疡、胃炎等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天然的“胃药”。
食用建议:南瓜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蒸煮是最能保留其营养的方式。你可以将南瓜切成小块,蒸熟后直接食用,或者搭配小米一起熬成南瓜小米粥,香甜可口,暖胃又暖心。不过,南瓜的含糖量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需适量食用,以免血糖波动过大。
红薯 能量满满的肠胃“动力源” 红薯,这个被许多人喜爱的食物,不仅口感香甜,还富含淀粉、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它能为肠胃提供充足的能量,增强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红薯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食用建议:红薯的烹饪方式也很多,烤红薯、蒸红薯、红薯粥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红薯不宜空腹食用,以免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部不适。胃溃疡患者更应谨慎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山药 脾胃的“滋补佳品” 山药,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推崇的滋补食材,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功效。它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淀粉酶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食用建议:山药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用来煲汤、煮粥。比如山药排骨汤,将山药与排骨一起炖煮,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温暖肠胃。不过,山药中的黏液蛋白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处理山药时最好戴上手套。
全谷物类
温和的肠胃“调养师”
小米 养胃的“黄金米” 小米,这种看似普通的谷物,实则是养胃的佳品。它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调节胃肠神经功能,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小米中的色氨酸还能转化为血清素,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让肠胃在夜间得到更好的休息和修复。
食用建议:小米最适合熬粥,熬煮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煮至米粒开花、汤汁浓稠为佳。你可以在小米粥中加入红枣、枸杞等食材,增加营养和口感。但小米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可搭配一些温热性的食材一起食用。
燕麦 肠道的“清道夫” 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的食品,富含膳食纤维和β-葡聚糖。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预防便秘;β-葡聚糖则能降低胆固醇,调节血糖,对肠胃健康大有裨益。
食用建议:选择无糖的即食燕麦片,用热水或热牛奶冲泡后食用。也可以将燕麦片加入到粥、面包等食物中,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过,燕麦片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肉类
滋补的肠胃“能量站”
羊肉 驱寒暖胃的“温补王” 羊肉,性温味甘,是冬季滋补的佳品。它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羊肉还具有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腰膝酸软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食用建议:羊肉最适合炖煮或煲汤,如羊肉萝卜汤、羊肉山药汤等。炖煮时可以加入一些生姜、当归等温热性的食材,增强温补效果。但羊肉性热,上火体质者不宜多食,以免加重上火症状。
鲫鱼 健脾利湿的“水中珍品” 鲫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它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水肿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食用建议:鲫鱼最适合清蒸或炖汤,如清蒸鲫鱼、鲫鱼豆腐汤等。清蒸能保留鲫鱼的营养成分,炖汤则能使汤汁更加鲜美。但鲫鱼的鱼刺较多,食用时要注意挑刺,以免卡喉。
蔬菜类
膳食纤维的“丰富源泉”
胡萝卜 修复黏膜的“小人参” 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保护胃黏膜、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对于胃溃疡、胃炎等患者来说,是一种天然的“黏膜修复剂”。
食用建议:胡萝卜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煮着吃。炒胡萝卜时最好搭配一些油脂,因为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在油脂的帮助下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但胡萝卜不宜与醋一起食用,以免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
白萝卜 促进消化的“天然消化剂” 白萝卜,含有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等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它还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对于胃热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食用建议:白萝卜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吃白萝卜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营养成分,但口感较辛辣,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熟吃白萝卜则口感更温和,如白萝卜炖排骨、白萝卜粥等。
菌菇类
免疫的“增强卫士”
香菇 促进消化的“山珍之王” 香菇,富含香菇多糖、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香菇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高胃肠的消化功能。膳食纤维则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食用建议:香菇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炖汤吃。炒香菇时可以搭配一些肉类或蔬菜,增加口感和营养。炖汤时可以与鸡肉、排骨等一起炖煮,使汤汁更加鲜美。但香菇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猴头菇 养胃的“珍稀菌类” 猴头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养胃和中、益肾填精的功效。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多糖体,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对于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食用建议:猴头菇可以炖汤吃,也可以制作成猴头菇饼干等食品。炖汤时可以与鸡肉、排骨等一起炖煮,使营养更加丰富。但猴头菇的泡发时间较长,泡发时要充分洗净,以免残留杂质。
坚果种子类
小巧的肠胃“守护者”
花生 润肺养胃的“长生果” 花生,被誉为“长生果”,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它具有润肺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还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食用建议:花生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熟后食用。但生花生不易消化,脾胃虚弱者最好炒熟后食用。每天食用花生的量不宜过多,以20-30克为宜。高血脂患者应选择低脂的花生烹饪方式,如水煮花生。
核桃 补肾益脑的“智慧果” 核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坚果,还是一种滋补肝肾、益脑健智的佳品。它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能滋养脑细胞,增强记忆力。同时,核桃还具有温补脾胃的作用,能改善脾胃虚寒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食用建议:核桃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糕点、饮品等。每天食用核桃的量以3-5颗为宜。核桃含有较高的油脂,腹泻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饮品与调料类
肠胃的“贴心伴侣”
姜茶:驱寒暖胃的“温暖使者” 姜茶,是一种传统的养生饮品,具有驱寒暖胃、发汗解表的功效。生姜中含有姜辣素和挥发油等成分,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缓解胃寒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食用建议:可以将生姜切片或切丝,用开水冲泡后饮用。也可以加入一些红糖、红枣等食材,增加口感和营养。但姜茶不宜空腹饮用,以免刺激胃黏膜。胃热者应少食或不食姜茶。
蜂蜜 润肠通便的“甜蜜使者” 蜂蜜,富含葡萄糖、果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功效。它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粪便水分,预防便秘。同时,蜂蜜还能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食用建议:蜂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温水冲泡后饮用。但蜂蜜不宜用开水冲泡,以免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一岁以下的婴儿不宜食用蜂蜜,以免引起中毒。
文/莫鹏 (应急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