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讯(记者 吕彦霖)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速,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最重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在记忆衰退之前,能否更早捕捉疾病的端倪?记者从11月21日―23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八届鼓楼影像质量与发展大会上了解到,目前影像学在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类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嗅觉脑影像更是有望通过“闻一闻”就在超早期得到相关预警信号。
南京鼓楼医院党委副书记张冰指出,“部分人群虽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也未表现出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但主观上已察觉到自身记忆力有所下降,并因此产生焦虑情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持续的担忧与负面情绪本身,可能进一步加剧认知功能的衰退。”
基于这一背景,该团队着力探索一系列无创、可及的早期筛查手段,重点利用影像学技术、气味刺激以及嗅觉功能磁共振等方法,捕捉大脑在结构或功能上的细微改变。该团队在嗅觉脑影像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内嗅皮层神经环路损伤机制,发现前额叶―内嗅皮层―海马通路是SCD向AD转化的关键易损脑区,并据此建立了无创嗅觉训练联合rTMS的精准干预新策略。“简单来说,我们通过让受试者闻嗅特定气味,并在过程中使用嗅觉脑功能磁共振技术,检测其嗅觉相关脑网络是否存在功能衰减。这种非侵入性检测手段,有望在临床症状全面显现之前,实现对认知障碍风险的早期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