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7日消息(记者冯仪)一台二手手机,从合肥的仓库里发到伍丽丽家中,每个月,她需要为这台租来的手机付200多元的租金。然而,这部手机使用到第9天时就无法开机了。“解不开锁,一动不动。”
“我去找商家维权,说租到了故障机,他们不理会,还要收我违约金。”她把自己的经历录下来发到短视频平台上,没想到,视频播放量很快高达60余万次。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租赁代替购买的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智研咨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手机租赁行业全景调研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显示,手机租赁市场规模从2016年21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284.9亿元,随之而来的,是行业衍生出的种种乱象。
直播间租到故障机 维权却被商家拉黑
“租的时候说得好好的,七天无理由试用、不用审查资质、短租几个月都可以。每月只需要付200多元租金。”2024年10月,伍丽丽在一个名为“手机部落”的直播间中租了一台二手手机。作为一名短视频平台的带货主播,伍丽丽把租来的手机当做工作备用机使用。然而,手机使用到第9天时,伍丽丽发现它解锁不了,她找商家协商想要退还手机,却遭到了拒绝,还让她支付违约金。

某直播间中的租机广告(图源:某短视频平台截图)
“这个直播间是专门出租二手手机的,但用户租回来后,发现手机有问题,再想退就没那么简单了。”把自己的经历发到网上后,伍丽丽发现,与她经历相似的网友不少。为了维权,伍丽丽经历了和商家的拉锯:“商家在我的留言区发负面评论,向平台举报视频,还拉黑了我的账号。还好当时我保留了直播间的录屏证据,又和平台客服协商,他们才退给我押金。”
伍丽丽将手机退还给商家,最终只支付了9天的有效使用租金。
然而,另一些网友则没有伍丽丽这样“幸运”。有网友在线下门店租机时,被店家拍摄了手持身份证的视频。“不少消费者后来发现手机有问题想去退款时,因为害怕身份信息被商家恶意传播,只能不了了之。”伍丽丽告诉央广网记者。
央广网记者前往北京市丰台区两家手机租赁门店以消费者身份询问租机事宜,发现两家门店出租的手机均为回收二手手机。“从店里租手机不需要任何纸质协议,口头约定就行,押金和租金都是手机转账支付,你付过押金之后就可以把手机拿走。”一位店员表示,在该门店租赁一台某品牌的二手手机需要支付4500元押金,押金价格则没有明确标准:“二手机都是我们自行估价,不分几成新。如果使用完的手机有划痕或损坏,会在租金中相应扣除一些费用。”在被问到定损后如何收费时,该店员没有给出明确标准:“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还有网友发帖称:“在二手租赁平台租到了组装机,商家还说是99新,拿回来没几天就一直弹出手机高温警示。想退回,商家就说手机有损坏,但却不出示维修和第三方的鉴定证明,还要收我押金和损失费共几千元。”
今年4月,据央视《财经调查》报道,在“人人租”租赁平台,入驻商家全凭心情标注二手手机页面的“99新”“95新”“90新”等字样,用户极有可能租到实际成色与标注不符的故障机。但平台工作人员透露,产品发货前,平台也不会进行任何检测,商家靠着自己虚标成色就能挣钱,只要消费者不投诉就无所谓。
“‘坑人’的商家往往都有一些特征。”北京执诺律师事务所雷雨龙律师提到,“例如,商家经营主体不明晰、经营资质有问题;缺乏规范合法有效的验机机制,无验机(质检)报告;费用不公开不透明不合理;存在安装‘监管锁’、窃取用户信息等侵权行为;售后问题严重等。”
租机能套现?实为中介变相放贷
伴随着不断扩张的市场,手机租赁行业的乱象也渐渐升级。
今年9月,汪安志本想借一笔网络贷款,却被自称可以放款的中介引导去租了一台手机,陷入了一种被称为“租机贷”的非法现金贷陷阱。
“中介打电话来告诉我可以直接放款,给我现金。只需要我去一家叫零零享的平台租一台手机,每月给平台还租金,就当还贷款了。”
他分12期租下一台手机,每月需要支付1200余元,“中介跟我说,只需要还6期就行,剩下的6期不用管。”手机从平台租出来,还没到汪安志家里,就被中介修改地址,寄到了别处。扣除押金后,汪安志最终只从中介手中拿到4000元现金。
还款到第二个月时,汪安志发现当初放款的中介消失了:“给对方发消息,发现他已经删除了我的好友,全程微信联系,也没有对方的电话号码。”中介联系不上,但平台的租金还得继续还。一年下来,他要支付的总租金高达1.5万余元,远超他租用手机的市场售价。
央广网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拨打了零零享平台客服电话,询问消费者遭遇的“租机贷”与平台是否有关。“那都是骗子。如果有人说拿着我们的设备可以贷款,这是骗人的,如果你需要设备,可以直接在我们平台下单,但是不可以转卖设备。”客服人员回复。“商家收取的碎屏保等附加费用,我们平台是不审核的,如果不需要这样的服务,可以拒绝。”客服人员还透露,如果消费者租金逾期15天以上,商家会进行起诉。
2025年3月,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上海市首例以手机租赁为名实施变相高息放贷的案件。据了解,在贷款中介、手机回收商的紧密配合下,形成了“平台租赁手机――市场流转变现――贷款资金发放”的闭环。


消费者关于“租机贷”的投诉(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据媒体报道,该案中,被告人以租机方式共向130余人放贷,金额共计170万元,年化利率为37%至1155%不等。贷款中介引导客户下载“某商城”App,客户根据自己所需资金的数额与商城签订租机协议;接着中介会将分期租赁的手机直接邮寄至事前安排的手机回收商处,折价变现;最后扣除中介费、分期利息、折旧费等费用后,平台才会将剩余的钱款打到贷款客户的账户上。而借款人则需要按照租机协议内容支付高额账单,他们不仅要承担手机价值两倍的租金,还要支付手机回收时产生的差价以及不菲的中介费用。
央广网记者搜索各类租机平台发现,不少平台都在租机页面作出提示:“以中介名义回收手机、支付回收款的都是骗子。”“平台不提供任何形式的贷款、套现、刷单返利服务。”

某租机平台页面提示(图源:该租机平台截图)
“如果遭遇‘租机贷’,要立即停止还款并全面保存证据。”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伟律师提醒。“由于‘租机贷’很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或诈骗罪等刑事犯罪,携带收集好的所有证据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是首要且最有效的途径。务必保留所有合同或电子协议、转账记录(包括首付、每期还款、中介费等)、聊天记录(与中介、客服的全部沟通内容)、催收记录(电话录音、短信、微信截图)以及App截图和平台信息。还可以拨打金融监管部门举报热线12378进行举报。如果平台起诉用户要求支付租金,用户可以积极应诉,并向法院主张合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无效。”
看清合同 留存证据 租赁要去正规平台
审核门槛低、协议条款模棱两可、逾期面临暴力催收、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这些是常见的针对租机业务的消费者投诉。
“在‘租机’名义下,若租金总和加上买断费后,总额远超手机市场公允价值,其本质就被认定为一种融资行为,受利率管制约束。”徐伟表示,需要扫码或通过中介提供的链接下载独立App或者小程序,是“租机套现”骗局的核心地带。这些平台脱离了大平台的统一监管,风控和合规性差,事后维权极其困难。“还有在正规平台内,但口碑极差、投诉量大的商家也需要警惕。即使在正规平台内,也要查看商家的评分、用户评价和历史投诉情况。”
央广网记者了解到,目前支付宝平台发布的《租享行业管理规范》是不少消费品租赁商家参考的行业标准。其中规定,长租商品年总租金和转销售金额不得超过商品官网价格的130%。租期小于12个月的,按照实际租期,以年总租金加转销售金额的130%进行折算。
采访中,央广网记者还注意到,在向平台租机或与放款中介交流时,不少受访者并没有仔细阅读合同、协议的习惯。此外,在维权过程中,不少人因为时间久远或更换手机,证据也并没有保存下来。
雷雨龙律师提醒:“因不看合同而‘被骗’,责任可能并非都在消费者自身,很多平台使用的格式合同、隐蔽条款、复杂费率等本身就容易让消费者误入陷阱。”
徐伟进一步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负有主动、显著提示的义务。如果关键条款(如价格变动、高额买断费)被隐藏在冗长的协议中,或以极小的字体、不易引起注意的位置呈现,导致消费者难以发现,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如果要租手机自用,最好通过大平台的官方入口进入。这些平台有统一的商户管理和保证金制度,能为用户提供多一层保障。同时要选择品牌官方店、平台自营或信誉良好的大型租赁服务商。在下单前,务必在商家页面查找并核实其工商营业执照信息。收到手机后,务必当面签收并录开箱视频,检查手机外观、屏幕、基本功能,并核对手机序列号与销售凭证是否一致,主动索要发票或购买凭证。”徐伟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伍丽丽、汪安志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