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救人者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东极岛渔民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海上遇险,有难必救。
“如果说中国人有一份爱,那就是大爱无疆。”
8月8日,电影《东极岛》全国上映,讲述中国渔民在日军枪口下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的故事。在浙江舟山路演现场,来自东极岛的两位大哥被邀请上台完成了一个跨越83年的同框,并获得全场掌声。
东极渔民后代飞身入海救人
近日,浙江舟山东极东福山岛上演惊险一幕。两名上海游客岸边散步时不慎失足跌入海中,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附近民宿业主王裕斌、杨小平闻声火速赶到岸边,没有丝毫犹豫,杨小平抓起救生圈纵身入海,王裕斌紧随其后跳入救援。
事发时,东福山海面风力达9级到10级,王裕斌和杨小平顶着风浪游向落水者,拼尽全力将他们拖向岸边。此时另一位大哥杨贤锋也跃入海中加入救援,三人合力将两名落水者成功救上岸。经检查,两名获救游客除轻微呛水外,并无大碍。
“什么都没想,每个岛上的人都会去救人的。”“救人”两个字,早已刻进东极渔民的骨子里,成了一种本能。
跳海救人的两位大哥与电影《东极岛》主演握手 (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风急浪高,海上救人需要专业能力,更需要莫大的勇气。通过视频画面,我们可知其中的凶险。然而,救人者却选择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施救,这样的壮举让人感动和钦佩。
《东极岛》主创:中国人骨子里就有这种韧性
电影《东极岛》取材自二战时期发生在中国舟山海域的一段真实历史,讲述了1942年,一艘载有1800多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在舟山群岛附近被潜艇击沉,上千名战俘被封锁在船舱内,命悬一线。危难之际,东极岛上的渔民,不顾风高浪急与生命危险,毅然驶向深海救人。
影院里展示的《东极岛》海报
这部影片不仅将侵略者的罪证清晰呈现于银幕,更深刻展现了中国普通百姓在危难时刻彰显的善良与担当。它让跨越国界的人性之光穿越时空,在现场熠熠生辉,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性光辉的共鸣。
演员朱一龙谈到他所饰演的角色时表示,因为渔民们深信“海上落难人必救”,所以才会义无反顾为落难者打开生门。“我觉得中国人骨子里就有这种韧性!”
吴磊饰演渔民少年“阿荡”,他说:“当时的中国渔民们手无寸铁,都敢冒着枪林弹雨去拯救无辜的、素不相识的人,勇气和精神值得后辈学习。希望这段历史可以被更多人了解。”
参与救援亲历者后人:历史永远不会“沉没”
东极镇原镇长吴布伟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吴其生是当年参与救援的亲历者,他对这部影片感触颇深。“影片把我们中国渔民全力以赴,舍生忘死营救384名英军战俘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出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勇敢。”吴布伟邀请全国的观众朋友来到东极岛,“永远铭记历史。里斯本丸号会沉没,但历史永远不会‘沉没’。”
幸存者与舟山营救人士合影,吴其生为后排左三(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不少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热泪盈眶。有观众为渔民们在惊涛骇浪中救人的血性而感染,有人为“中国人字典里从没有见死不救”的担当而动容。舟山本地的电影爱好者宓妤霖对这部影片非常推荐,她告诉记者,电影《东极岛》以精心制作的声画光影,在历史的“海面”下,点燃人性的光芒。“我想舟山渔民勇敢营救英军战俘这样的壮举,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现场观影的舟山观众们(央广网发 普陀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是因为这部电影,才第一次听说这段历史。”20岁的大学生曹同学说,看完预告片,她特意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增加了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也坚定了到影院观看的想法。“在我们以前的抗战叙述中,对这段历史的介绍似乎并不多。这部电影让更多人有机会去了解这段历史细节,也让更多人看见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
“电影里那些普通中国百姓展现出的是一种骨子里的英雄主义,他们不是超人,而是凭着一种源自内心的善良、勇气与正义感去行动。”刘女士被影片中的情节深深打动。
背后是善良
是代代传承的精神力量
“什么都没想,每个岛上的人都会去救人的”,冒险救人者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东极岛渔民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海上遇险,有难必救。这种信念,背后是善良,是代代传承的精神力量。这种信念不光是个人认知,更是一种集体意识。
当电影《东极岛》的救人细节在现实中上演,当精神在时空中穿越代代传承,善良纯朴与见义勇为展现着人性的光辉,也是我们中国人始终尊崇的道德风尚。
为舟山渔民的善良勇敢点赞!
感受力量
传递真相
传承精神
一起为身边的英雄,点赞!
来源:央广网综合央广网浙江频道、央视新闻、浙江新闻、网友评论等
记者:杨正弘
本期编辑:程茜 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