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8日消息(记者白德彰)28日,中国气象局召开2025年10月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针对9月份我国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通报。
肖潺首先对9月台风活动情况进行了介绍。肖潺表示,9月份台风活动频繁,连续4个台风登陆或影响华南地区。9月以来(截至9月27日)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6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多1.3个,其中3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偏多1.4个。9月上中旬,第16号台风“塔巴”和第17号台风“米娜”先后以强热带风暴级登陆广东沿海。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和25日先后在广东和广西沿海登陆,具有强度大、风圈范围广等特征。目前,第20号台风“博罗依”正掠过海南岛以南海面,给海南及两广南部带来强风雨。
随后,肖潺通报了本月降水情况。暴雨频发,局地影响大,成为9月天气的显著特点。9月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80.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2.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多;河南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山东为历史同期第三多;9月以来共发生6次暴雨过程,江苏、四川、陕西、河南等地有23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达极端标准,其中江苏盐都(225.8毫米)、宝应(220.2毫米)、河南许昌(181.3毫米)等5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华西秋雨于8月25日开始,较常年(9月2日)偏早8天;截至目前,秋雨区全区平均降水量21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9.7%。
关于气温情况,肖潺指出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四高。9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18.2℃,较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高;上海、浙江、吉林、黑龙江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黑龙江、吉林、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有43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或达到秋季历史极值。
6月30日至9月9日,我国出现1961年以来第四强高温事件,此次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达72天,为1961年以来第三长,仅次于2022年(79天)和2024年(74天),影响范围广(400.0万平方公里),极端性强,重庆巫溪(44.2℃)等56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9月17至18日,受冷空气过程影响,中东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5至8℃,局地降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