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记者 果君)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对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改革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指出,这是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战略部署,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教育强国基点的战略举措。
深刻认识县中振兴的战略意义:寄托着千万农村学子的期盼
张志勇强调,振兴县中必须深刻认识县中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县中是建设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的关键着力点,在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人口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期盼。”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县中数量达7839所,占全国普通高中总数的49.76%;在校生1673.61万人,占比57.27%。张志勇指出:“无论学校数量还是在校人数,县中都占据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这一庞大体量决定了县中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若无法破除县中振兴瓶颈,必将成为制约整个教育体系整体跃升的最大短板。”
针对县中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张志勇分析表示:“县中的生源主要在农村、服务的家庭主要在农村,对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有重要的牵引作用。办好县中教育,让实现脱贫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对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高中教育,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规划学位供给,补齐教育短板弱项
面对学龄人口“梯次变动、错位达峰、区域分化”的新特点,《计划》提出要加强县中学位供给需求预测预警,有序扩大县中学位供给。张志勇建议:“各地要尽快建立完善学龄人口和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科学制定县中布局规划,建立分年度建设项目库,明确每年改扩建、新建学校和新增学位数。”
与城市普通高中相比,县中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张志勇指出:“2023年,城区高中学校经费投入平均总量高出县中2800多万元,增速较县中高出12个百分点。推进县中振兴,要构建中央和地方合理分担机制,提高县中经费保障能力。”
在师资建设方面,张志勇强调:“教师是县中振兴的第一资源。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县中优秀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调查发现,城区高中教师招聘普遍要求具备研究生学历,而许多县中甚至难以招聘到省属师范大学毕业生。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长期以来,县中教育形成了“时间+汗水”的办学路径依赖。张志勇指出,推进县中振兴要确定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根本目标,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育人方式变革。
“高中阶段教育的同质化与高中生多样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张志勇说,“多样化发展的关键是多样化课程供给,县中振兴要在课程开发建设上下功夫,制定学校课程实施规划,在保证开齐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强化学校选修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分层分类、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方面,张志勇表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渠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要提高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效能,探索开展人机协同等教学方式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破除功利化倾向
张志勇特别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在教育评价中,起根本作用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教育政绩观。”调研发现,“唯升学”导向严重制约县中教育转型发展。有的县教师绩效工资80%绑定班级平均分;72.3%的调研县教师坦言“职称晋升仅取决于所教班级排名”。这些评价导向倒逼教师“刷题提分”。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张志勇指出:“没有稳定的优质生源,县中振兴发展就是无源之水。”调研显示,城区高中农村户籍学生占比30%左右,这些都是各县中考优秀学生。他建议:“要全面落实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省属高中、城市高中学校违规面向县域掐尖招生,稳定县中优质生源。”
实施“市县结合”管理体制,系统推进县中振兴
《计划》提出探索市县结合管理体制改革。张志勇分析道:“1985年建立的‘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区域间资源要素快速流动和学龄人口峰谷变化的叠加挑战,高中阶段需要率先推进市县结合管理体制改革。”
他进一步解释:“要在更高层级上进行资源统筹,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加大市级在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着力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强化资金统筹安排,加大省市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县中建设力度;统一教师流动,建立‘市域师资蓄水池’;统一评价管理,招生、师资、评价等关键事项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进行。”
张志勇强调:“县中振兴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治理问题。县中振兴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一场涉及教育治理、财政体制、人事制度、评价体系的系统突围。只有把县中放到教育强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三大战略的交汇处,才能跳出‘就教育论教育’的窠臼,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