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国内 / 正文

一颗“白菜心”,为何成为军民连心的密码

央广国内 2025-08-15 01:01:42

一颗“白菜心”,为何成为军民连心的密码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在流传至今的抗战歌曲中,1940年诞生于江苏溧阳的《白菜心》是特别朴实、接地气的一首。新四军以“铁军”著称,它与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白菜心有什么关联?画家蚩擞质侨绾巍鞍肼烦黾摇保醋髁苏馐纂谥巳丝诘母枨8月上旬,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和00后大学生组成的寻访团辗转江苏、广西等地,探寻《白菜心》诞生85年仍被传唱的密码。

  这首“征兵广告”,成了战地流行曲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打仗总是打胜仗,从来不欺老百姓……”正值暑假,位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内人流涌动。11岁的“小铁钉”讲解员储储饱含深情地演唱起《白菜心》,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烽火岁月。

  1938年,新四军陆续从皖南挺进苏南敌后,展开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在艰苦复杂的游击战争环境中,指挥部坚持边打仗、边建军。为动员更多青年踊跃参军,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战士蚩吮忝壬舜醋饕皇赘枨南敕ā

一颗“白菜心”,为何成为军民连心的密码

画家蚩酥蛏晟

  “平日里常常看见老乡送子参军、老奶奶为战士缝补棉被,父亲很受触动,很快就创作了《白菜心》,没想到教唱之后,很快在江南地区和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传唱开来。”蚩酥蛏晟樯芩怠

  《白菜心》的歌词通俗易懂、朴素直白:“打仗总是打胜仗,从来不欺老百姓”“谁说工农不中用,今朝抗日打先锋”“建立幸福新中国,千家万户有田耕”……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是军民鱼水情最真实、最动人的写照。

一颗“白菜心”,为何成为军民连心的密码

《白菜心》。蚩 词曲

  芥菜苦,白菜甜。歌词“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以鲜嫩、好吃的白菜心类比人民子弟兵,表现了在百姓心中,新四军如白菜心般珍贵。

  蚩说拇醋髁楦校仍醋越狭鞔摹鞍撞诵摹泵褚ィ排ㄓ舻纳钇步杓炀枨逗楹娓琛分小俺圆艘园撞诵模北鸵焙炀钡木涫剑有啪裢牡木衤雎纭

  当年,“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还成为很多歌谣的核心句,朗朗上口的歌曲一经传唱便风靡根据地,让“当兵要当新四军”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普遍共识,吸引大量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战场。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坚持敌后抗战。1943年,文艺小战士刘鹏创作歌曲《白菜谣》,以“当兵那个要当新四军哪,得儿军哪;吃菜要吃白菜心哪,得儿心哪……”的欢快节奏传遍华中;同年7月9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盐阜报》刊发的《新四军在华中》中提及“华中人民要求参军前线之歌谣”: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新四军,新四军,你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来参军。

  这颗“白菜心”是怎样炼成的

  后人眼中的蚩耍且幻曰饰淦鞯奈囊照绞俊>投劣诤贾莨⒁兆ǖ乃Υ游獯笥稹⒎礁擅瘢胛夤谥型啊1938年,在中共地下党的指引下,蚩瞬渭有滤木昙尤胫泄膊常酵渡砀锩囊照较撸邮抡降厮傩从肟谷招醋鳌

  尽管从未受过专业音乐训练,在部队需要时,蚩擞帧白匝С刹拧备闫鹆烁枨醋鳎晌滤木囊照较呱弦晃豢缃绲恼绞俊

  “当时抗战歌曲紧缺,部队首长觉得父亲有文化,就让他尝试写歌,还专门托人买来丰子恺的音乐书籍给他学习。”据蛏晟樯埽蚩宋约毫⑾隆懊恐苄戳绞住钡奶桑奈迥昙浯醋鞲枨褂邪儆嗍字唷F渲校罟阄模闶撬ㄒ灰皇准茸鞔省⒂肿髑摹栋撞诵摹贰

  以专业的音乐标准来看,《白菜心》在旋律编排、和声技法上或许并不复杂,甚至略显简单。但它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唱出了最真挚的情感,迅速在军民中流传,成为鼓舞士气、凝聚民心的“精神号角”。

  新四军挺进江南后不久,便迎来了首场胜利――1938年6月17日的韦岗战斗。战后,粟裕将军将缴获的日军战利品在祠堂公开展示,让百姓亲眼见证“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铁军敢打能胜的形象,自此深入人心。

一颗“白菜心”,为何成为军民连心的密码

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潘晨霞

  “不仅如此,老百姓还从日常的细节中相信、接纳并拥护新四军。”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潘晨霞说。战士们宁愿露宿街头,也不进民宅打扰;见面亲切地喊老乡“大爷”“大娘”;借宿时睡门板,走时不仅装好门板,还将水缸挑满水;将仅有的雨靴留给贫苦农民,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等。百姓们被这支纪律严明、情系于民的队伍打动,不但以接收伤病员为荣,更踊跃送子参军。“很多老战士回忆,当年他们是唱着《白菜心》走上战场、杀敌报国的。”潘晨霞说。

一颗“白菜心”,为何成为军民连心的密码

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

  老百姓选择白菜心,因之不苦;人民群众拥戴新四军,因之为民。据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介绍,新四军从组建时的1万多人,到抗战后期发展为拥有主力部队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的钢铁之师,成为华中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传唱八十五载为何依旧甘甜

  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我们看到这样真挚的话语:如今的美好生活,正是那些暗夜举火者用青春与信仰换来的人间烟火。

  “举火者”中,既有冲锋陷阵的战士,也有以文艺为刃的文化人。

  “新四军是一支有文化的部队,它的文化特征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用文艺的形式,包括歌曲、歌谣来反映新四军抗战的征程,以文化抗战唤醒更多民众,正是这支部队的重要特色。”仇金标说。

  1940年10月,在海安召开的“文化人座谈会”拉开了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运动的序幕。战地服务团随军转战,吸引了大批进步青年、爱国志士,音乐、美术、戏剧、报纸刊物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纷纷涌现。“这些文艺活动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素质,而且激发出强大的抗日救亡能量,起到了发动群众、打开抗战局面的重要作用。”江苏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处处长朱芳芳说。

  “人人拥护新四军”“个个爱护老百姓”,85年过去,这首歌仍在年轻人中接力传唱。它不只是旋律,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种精神的传承。这颗“白菜心”,不仅见证了战火硝烟中的军民鱼水深情,也恰如穿越烽火、至今依然甘甜如昨的初心。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展厅里,一张张照片、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模拟实景,完整展现了新四军浴火重生、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总书记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寻访结束,00后大学生王一O用设计语言重构“白菜心”:跃动音符化作叶脉,绿色菜叶流淌着军民深情。这不仅是一幅作品,更是一场跨越85年的对话。

一颗“白菜心”,为何成为军民连心的密码

寻访团根据歌曲《白菜心》(1940年)创制的海报

  指导单位:江苏省委网信办

  总策划:双传学 顾雷鸣

  策 划:田 梅 薛颖旦 冯海青

  统 筹:涂 珂 顾星欣

  文 字:陈 洁

  摄 像:张 筠 曹凯琪 王诗宇

  剪 辑:曹凯琪

  美 编:朱 丽

  检 校:王 瑾

  刊头题词:孙晓云

  海报指导:单筱秋

  海报设计:王一O

  支持单位: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 南京艺术学院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出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