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19项措施扩大服务消费 专家:我国服务消费进入“系统性重构、深层次赋能”新阶段

央广独家 2025-09-17 15:11:42

央广网北京9月17日消息(记者 宋雪)商务部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包括培育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等。《措施》将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民生改善和消费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传媒大学文旅融合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刁基诺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策内涵与实践导向研判,此次九部门联合印发的《措施》标志着我国服务消费进入“系统性重构、深层次赋能”的新阶段,搭建出立体化治理框架,具有鲜明的时代突破性与实践指导价值。

在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方面,《措施》明确,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推出一批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充分利用已有场馆,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培育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世界文化遗产、文博场馆、非遗机构、历史文化名城,挖掘传统文化IP市场价值,打造服务消费新场景。鼓励文博单位开放馆藏资源,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数字产品,推动市场化方式举办的各类文化展览进商场、进社区、进公园。

刁基诺指出,在空间场景维度,政策推动服务消费基础设施从“功能供给”向“场景赋能”深度转型。以试点城市为载体的“消费场景新基建”,本质是打破传统领域功能边界,通过“商旅文体健” 融合构建消费生态系统,使城市空间从单一功能分区转向消费场景载体的聚合逻辑,实现空间价值的二次释放。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传统文化资源的市场化转化取得了指导性突破,鼓励文博单位开放馆藏资源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叠加收益绩效激励机制,推动文化要素从静态保护向动态开发升级。”刁基诺表示。

在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方面,《措施》提出,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和通讯、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为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服务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广运营。

刁基诺认为,在动能体系维度,政策构建“国际化引流 + 数字化赋能”双轮驱动格局。国际化层面通过“免签扩容、支付适配、品牌建设”形成入境消费全链条生态优化,推动我国从“国内文旅消费大国”向“全球服务消费目的地”转型;数字化层面则聚焦“人工智能 + 消费”全链路渗透,通过线上流量反哺线下场景,构建消费转化闭环,激活数字服务消费增量。

此外,在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方面,《措施》还提出,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在制度保障维度,形成‘财政金融协同 + 精准治理支撑’的现代化体系。财政金融工具通过组合设计,构建市场化激励机制降低主体成本;而大数据监测体系则实现消费动态感知,推动治理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型。这种制度设计本质是通过要素重组将文化软实力、空间价值转化为消费硬实力,标志我国服务消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新阶段到来。”刁基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