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7日)是世界骑行日。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目前我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过2亿辆,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全国城镇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约有30次由“两轮出行”完成。
自由畅快的骑行背后,潜藏着一个常被忽视、却最致命的安全隐患。你知道是什么吗?
安全骑行 从“头”开始
据公安部门统计,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
为什么头部如此脆弱?
头部的生理结构脆弱,颅骨虽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面对撞击、摔倒时的巨大冲击力,仅靠颅骨难以抵御。
头部受伤,不是简单的“皮外伤”,容易发生炎症反应、神经递质紊乱,破坏血脑屏障等一系列反应,导致很多核心功能受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游恒星表示,哪怕是时速20公里的骑行,摔倒时头部撞击地面的力量相当于从3层楼坠落,足以造成重型颅脑外伤。
8月26日,新疆吐鲁番。一辆三轮车行经路口左转弯时,与一辆正常直行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骑行电动自行车的人在摔倒时,头部触地,严重受伤,万幸无生命危险。
令人唏嘘的是,电动自行车的骑行者本不至于头部受伤。监控画面显示,他本来戴着安全头盔,事发前几秒刚摘了下来,紧接着就发生了事故。
头盔的作用有多大?
骑行安全,少不了一顶头盔。头盔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外层坚硬壳体分散冲击力,内层缓冲材料吸收能量,减少头部直接受力,从而降低颅骨骨折、脑挫伤、颅内血肿等严重损伤的风险。
有关研究表明,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能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
因此,无论骑行距离长短、速度快慢,头盔都是一道“保命防线”。
骑自行车要不要戴头盔?
很多人认为自行车速度较慢,就没必要佩戴头盔了。但是,自行车的速度真的很慢吗?
城市骑行时,一般速度为每小时10到15公里,公路车骑行的速度在每小时20公里左右,而在下坡和冲刺时,速度能飙升到每小时50到70公里,相当于市区行驶的汽车。
因此,建议骑自行车尤其是夜骑时也要佩戴头盔。
骑行佩戴头盔
千万别踩这些坑
误区一:头盔越轻越好
轻的头盔虽然舒服,但重量不是选择头盔的标准。购买头盔时要看是否有3C认证,拒绝“三无”产品。
误区二:戴头盔不用系带
如果不系头盔颚带,一旦遇到险情,头盔极易掉落,无法发挥保护作用。
△骑行者未系头盔颚带,头盔在碰撞瞬间直接飞落。图源:贵阳交警
误区三:不管大小能戴就行
尺寸不适合的头盔,在受到撞击时起不到保护作用。
可围绕头部最宽处来测量头围,通常在眉毛上方1厘米处,然后据此购买头盔。
误区四:用安全帽代替头盔
安全帽主要保护头顶,一般针对高空坠落物导致的伤害,无法保护最脆弱的后脑部位。
头盔可以对头部的上面、侧面、正面、后面进行全方位保护。
骑行看似简单
轻轻松松就可以上路
但骑行安全其实大有文章
骑行中要注意什么?
一图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