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月为手足口病的秋季小高峰,很多家长都较为关心如何防范这种疾病,孩子得病之后该如何治疗和护理。今天我们就手足口病大家普遍关心的5个问题,作出解答。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手、足和口腔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它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柯萨奇病毒A6、柯萨奇病毒A10、和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
这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都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尤其常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且卫生意识较弱,容易在集体环境中如幼儿园、学校中造成传播,形成暴发。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发病初期,孩子可能表现为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发烧、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乏力等。随后会在口腔内部(如舌头、牙龈、上颚)、手心、脚底、臀部出现典型的症状:
1.口腔里的水疱破掉后会变成溃疡,非常疼痛,从而孩子拒绝进食,喝水;
2.在手心、脚底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透明的小水疱,通常不痛不痒,或者仅有轻微痒感,一大特点是“四不像”,即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3.需要特别警惕的是,极少数情况下,该病毒可能会侵犯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如发现情况严重,请立即就医。
同时,极少数病例还会有“非典型”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为皮损范围更加广泛与严重,发热时间延长,恢复期可能出现脱甲、指甲断裂等情况。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粪-口途径):健康儿童接触了被患儿粪便污染的物品(如玩具、毛巾、门把手等)、食物或手卫生未做好,可经口进入人体,导致健康儿童患病;
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患儿在咳嗽、打喷嚏时,携带病毒的飞沫被其他健康的儿童吸入,导致其患病;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儿疱疹液、唾液等,或者接触被其污染的物品,都可能被感染。
四、手足口病的治疗与家庭护理
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手足口病并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大多数孩子靠自身免疫力在7-10天内可以自愈。因此治疗的核心是对症支持,缓解不适,预防并发症。家庭护理包括监测体温,保持充足水分与清淡饮食,多休息,注意口腔清洁等。
五、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的预防策略包括加强个人卫生管理与做好疫苗免疫。勤洗手,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彻底洗手的好习惯。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或不干净的食物。家中经常开窗通风,孩子的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衣被要勤晒。通过接种EV-A71疫苗,可降低EV-A71感染引起的重症风险。
总而言之,面对手足口病这一儿童常见病,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勤洗手、讲卫生、多通风、勤锻炼等是重要的管理方法,每一次用心的防护,都是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将这些简单的科学方法转化为习惯,为孩子们打造一个远离病毒威胁的快乐童年,让他们能够自由、健康地探索这个精彩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