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起底“反催收”乱象(上):“反催收”团伙的灰色营生

央广独家 2025-09-24 08:00:37

央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记者 刘保奇)“他们对我暴力催收,泄露个人隐私,甚至勾结黑恶势力辱骂、威胁、恐吓,完全无视监管。”重庆市某区金融工作办公室收到的这封举报信,措辞激烈。

寄信人张秀芝于2021年起,由于帮儿子还债,通过多个网贷平台累计借款10余万元。她所写的举报信内容还提到:“当集中逾期遭遇催收时,一天竟接到同一催收公司10多次电话,并对我单位及领导进行骚扰。”

举报信邮寄后,效果立竿见影。张秀芝说,她投诉对象是某网贷平台及其背后资方,因为惧怕监管部门,对方被迫妥协。在获赔3万元后,她撤掉了举报信。

戏剧性转折发生在2022年10月18日。这家网贷平台及其资方在电话沟通中发现异常:“接听电话的人并非借款人,而是一位疑似反催收黑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察觉到蹊跷后,该网贷平台果断报案。接到报案后,济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侦破了这起全国首起以敲诈勒索罪判决的“反催收”团伙案件。

或许,张秀芝未曾料到,因为她的一个债务纠纷,竟意外撕开了一条横跨11省、涉案金额超1亿元(欠款本金、利息等)的灰色产业链。

催收电话背后的神秘人

许大力是上述网贷平台安全总监,对“张秀芝”这个名字记得格外清楚。

“她今年54岁,是一名医护人员。”许大力查询发现,2021年至2022年间,张秀芝分5次共借款3.19万元。2022年5月2日,第一笔账单逾期,剩余未还本金加利息9768元。

同年9月起,这家网贷平台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进行清收欠款,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要么响一声被挂断,要么直接拒接。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22年10月18日:“电话终于通了,可‘张秀芝’的声音却明显年轻许多。”

“催收人员一直没换过,能听出来声音不同。”许大力说,“有人冒充张秀芝本人接听电话”。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一段短视频。许大力的同事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一条“反催收战果展示”:画面里,一位年轻女孩桌前摆着多个手机,每部都贴着标签。此时,她正用其中一部手机与人通话。许大力把该段录音与当日通话记录比对,时间、内容完全吻合。接电话的“张秀芝”正是这名女孩。

起底“反催收”乱象(上):“反催收”团伙的灰色营生

警方查获的手机背后贴有标签(央广网发 警方供图)

本想炫耀反催收成果,结果成了冒充当事人、伪造通话的铁证。许大力说,这群人可能觉得会暴露身份,反应过来后就迅速注销账号,但他同事早已固定了视频和账号信息的证据。

“有两家网贷平台催收电话,我一个都没接,全让别人‘代劳’。我只接过另两家网贷平台几次电话,后来也被人‘接管’了。”事后,张秀芝说得直白,“我确实缺钱,也确实还不上。”

多个平台逾期后,张秀芝听说老乡陈小峰“懂行”,便找上门。2022年9月,两人在陈小峰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陈小峰的第一句嘱咐是:“催收电话先别接。”接着,他把一位叫张桂芳的人介绍给张秀芝,让她把电话卡寄过去。

昆山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商、催收的综合服务商。该公司催收负责人朱伟记得,2022年9月18日,他们第一次从某网贷平台拿到张秀芝的案子:“账面逾期4天、本金2400余元,但她加上其他的网络借款,总计欠款已有4万多元。”

“我们都是按流程催收。”朱伟回忆,2022年9月18日到21日,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或干脆关机。电话终于在22日接通,对方只说一句“没钱”便迅速挂断。此后,电话仍是“十打九空”,偶尔接通也是一句冷冷的“没钱”便结束。

不久,投诉接踵而至。张秀芝向当地银监投诉这家网贷平台,投诉理由是“泄露客户欠款信息”。

“客户投诉后,银行催我们尽快解决。”朱伟说,最初,对方开口要8万元赔偿+36期分期。后来,赔偿金额又涨到14万元。最终,他们答应“2万元赔偿+36期分期”,张秀芝才签字撤诉。

“这就是催收行业的‘仙人跳’。”朱伟说,“我们怕丢掉这个业务,更怕被监管盯上,只能花钱买平安。”

精心布局下的“债务陷阱”

“他们一开始就挖好了坑,只等催收人员往里跳。”许大力说。

根据许大力总结出来的套路是:“借款人先是拒接、秒挂,再偶尔接起,用几句挑衅或辱骂把催收员逼到情绪失控。只要措辞稍越线,‘暴力催收’的帽子便扣下来。”

“即便知道被做局,也只能认赔。如果不解决投诉,面临的是合作终止、监管扣分,代价远比花钱高。”许大力说。

张秀芝却把剧本倒过来看:“要是肯谈还款,催收根本不会升级。”她回忆,2022年9月起,陈小峰介绍的张桂芳给她下的第一条指令就是“冷处理”:电话一律不接,短信微信不回,彻底“失联”。后来,他们果然打到其所工作的医院、家人。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我们拉了微信群,张桂芳发指令,我照做。”张秀芝说。

33岁的张桂芳,大专学历。2008年,她顺利完成大专学业后,在深圳工作了一年时间。

一年后,张桂芳回到湘潭,投身于医药行业。起初,她在某药房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两年,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对行业的逐渐熟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之后,她毅然决定自主创业,经营起一家属于自己的药店。在她精心打理下,药店生意逐渐走上正轨,随后她又陆续开了2家药店。此后,她又在多家药店继续工作。

2022年的春天,张桂芳来到“林染法务”开启了一段新的职业生涯。按她自己说法,自己主要负责协助一些遇到经济困难的客户处理信用卡、网贷还款问题,争取为客户达成分期或延期还款的方案。

这场精心设计的维权行动呈现出明显的组织性特征。张秀芝透露,张桂芳团队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进行远程操控:“从证据固定到举报信撰写,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流程。他们会指导如何截取微信聊天记录、保存短信证据,甚至教授激怒催收人员的话术技巧。”

起底“反催收”乱象(上):“反催收”团伙的灰色营生

“林染法务”在办公点举办学术交流会(央广网发 网络截图)

更令人关注的是举报材料的运作模式:“举报信由他们拟好,客户只需签字邮寄。”

根据某网贷平台提供的举报信件显示,张秀芝于2022年10月18日接到他们委托的债务公司电话,连续拨打10多次电话。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虚构的。张秀芝说,部分“催收”实际发生在她寄出电话卡后,根本未接听过催收电话。另外,举报信是张桂芳所写,目的是想从这个欠款的事情上讹钱。

然而,像“林染法务”这类公司并不少见。记者以“个人债务”“债务逾期”等关键词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会出现多个“法律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推荐内容。点进去后,立即跳转至个人信息登记界面,询问记者电话、姓名和欠款金额情况。

其中,重庆一家某律所工作人员表示,你只要提供贷款截图、个人身份等信息,线上交付总欠款的3%服务费,就可以全权委托给他们办理,3至7个工作日即有结果,并保证“停催停诉”“停息挂账”。甚至,他们还能帮客户减免本金。

“回头客特别多。”该工作人员说,前几天,他刚接一个客户,对方欠款360万元。对于他们来说,几十万元的逾期金额是家常便饭。“如果连这都办不了,律所早该关门了。”

上述工作人员还说,客户只需提供资料,其他事情全由他们操作。“我们后期会处理催收人员的电话问题,你就安心上班、安心挣钱。”

张秀芝被中介陈小峰介绍给“林染法务”后,同样由对方全权处理。在此期间,她仅给对方开了一份“病历”。陈小峰坦言,伪造病历、开具虚假证明等行为是刻意为之:“这样做既能凸显催收危害,又能通过监管向银行施压,最终实现高额索赔。”于是,整个利益链条随之浮出水面:“在成功举报后,张桂芳团队会与金融机构谈判,索赔金额由其主导分配。”据张秀芝事后了解,其个人仅获得小额分成,大头则流向幕后操盘者。

某银行济南分行数字金融部负责人陈薇薇证实了上述操作的影响:“当时银监部门要求限期解决客诉问题,我们承受着巨大压力。最终听说他们投资的网贷平台支付了3万元才撤销投诉,但这还不算张桂芳团队的实际收益。”她坦言,面对专业化的黑灰产团伙,金融机构往往陷入两难:“不妥协可能引发监管处罚,妥协则助长恶意投诉风气。”

“监管天天催‘限时化解’,我们只能逼投资的网贷平台尽快撤诉。”陈薇薇无奈地说,“黑灰产公司的目标就是拿钱。除了息事宁人,我们别无选择。”

“反催收公司”的覆灭

事后,陈薇薇从投资的网贷平台工作人员处得知,接听电话的并非客户本人,而是一位疑似反催收黑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她综合各种情形来看,对方的行为确实不像是正常维权,反而更像是在借机敲竹杠。

接到报案后,济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迅速展开调查,这个打着“反催收”幌子的公司逐渐进入警方视野。该案主办民警李宗成介绍,经过缜密的侦查取证,2024年2月,在长沙警方的大力协助下,济南经侦果断采取行动,在“林染法务”的办公地点一举抓获5人,包括这家公司的老板毛大伟。

45岁的毛大伟早年的经历颇为曲折。他在初二时便辍学,随后前往广东,在五金厂、电子厂打工谋生。后来,他回到湖南老家,开起了网约车。值得一提的是,他曾涉足暴力催收工作,还因此被人举报过,最终赔偿了对方几万元。

这段特殊经历让他敏锐地察觉到,反催收领域似乎隐藏着“商机”。于是在2019年,他成立了反催收黑产公司――“林染法务”。该公司内部分工明确,毛大伟负责坐镇指挥,男女客户分别由公司工作人员曹鹏和张桂芳来“扮演”相应角色。

起底“反催收”乱象(上):“反催收”团伙的灰色营生

“林染法务”负责人毛大伟在办公室(央广网发 网络截图)

据张桂芳交代,“林染法务”获取客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熟人介绍,二是借助短视频宣传。他们的客源主要是那些还款困难的人,其中不乏高利贷客户以及贷款被骗的客户。在具体操作上,由她和曹鹏冒充借款人接听催收电话,与催收方协商还款及贷款类维权事宜,同时固定催收公司违规的证据。之后,根据客户的意愿,他们会进行分期、停催或针对违规催收行为展开维权。

紧接着,他们再通过银监、信访等机构对催收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举报途径主要是举报平台及平台背后的资方银行。他们试图通过举报的方式向平台和银行施压,因为平台和银行通常对银监有所忌惮。一旦平台或银行给出一定解决方案,他们便会按照客户的意思进行处理,最后与客户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一般分成比例在30%左右。

然而,毛大伟却辩称,自己帮客户投诉的目的,是为了惩治暴力催收行为。

在毛大伟看来,该公司主要从事的是“停息挂账”业务。也就是说,当客户在贷款过程中遇到还款困难时,委托他们与相关方面进行协商。投诉的最终结果是,催收公司害怕受到监管处罚以及公安机关的打击,而选择以赔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举例,如果对方的暴力催收行为达到了很严重程度,他们不断进行投诉,对方就会因畏惧而拿钱赔偿。

毛大伟被抓时,警方在他办公室的桌子上发现了一些纸张,上面写着“如果被公安抓了,该做些什么?”“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等字样。后来,毛大伟坦言,他写这些纸条是为了时刻提醒团伙成员,一旦落网,一定要对抗提审。

但在济南经侦出示的确凿证据面前,毛大伟最终低下了头。他供述,为了激怒催收公司,他们会故意不接电话、态度恶劣,摆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任由催收公司不断升级催收手段。

他直言:“我教客户通过举报方式给金融机构施压,目的就是获取非法利益。因为资方银行会害怕受到监管处罚,从而选择拿钱赔偿,这样才能让我们撤诉。”

面对警方的询问,中介陈小峰毫不掩饰地说:“不拿到钱,肯定不会撤诉。”

(文中张秀芝、许大力、朱伟、陈小峰、张桂芳、陈薇薇、毛大伟、曹鹏为化名)

相关推荐
预计台风“桦加沙”将于24日下午到晚上在广东台山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 各部门严阵以待 新闻  央广独家 ⋅  2阅读 ⋅  8分钟前
广东近岸海域将出现4到7米的巨浪到狂浪 海浪预警级别为红色 新闻  央广独家 ⋅  2阅读 ⋅  10分钟前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海选作品丨河北站选手激情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闻  央广独家 ⋅  2阅读 ⋅  11分钟前
自然资源部调度部署台风“桦加沙”防范应对工作 新闻  央广独家 ⋅  2阅读 ⋅  12分钟前
起底“反催收”乱象(上):“反催收”团伙的灰色营生 新闻  央广独家 ⋅  3阅读 ⋅  3小时前
7点出发|事发机场!男子在停机坪狂奔后被捕,警方回应→ 新闻  央广独家 ⋅  3阅读 ⋅  3小时前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 指导广东做好台风灾害救助工作 新闻  央广独家 ⋅  4阅读 ⋅  13小时前
数读“十四五”答卷|历史性突破、世界规模最大!一组数据读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 新闻  央广独家 ⋅  6阅读 ⋅  18小时前
批作业、解数学题、口语陪练……教育+AI还将走向哪里? 新闻  央广独家 ⋅  8阅读 ⋅  18小时前
三部门向广东调拨6万件中央救灾物资 支持做好台风“桦加沙”防范应对和救灾救助工作 新闻  央广独家 ⋅  5阅读 ⋅  18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