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范商业 / 正文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爱范商业 2025-09-28 22:31:22

@元宝这个暗号,现在算是评论区的新晋顶流。

网友们玩得挺开心——有人把@元宝当万能助手,让它三下五除二总结个万字长文;有人让它客串段子手调节气氛。甚至元宝也挺给力,偶尔蹦出个直击灵魂的金句,瞬间把人整得破防。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元宝其实只是微信 AI 功能里的冰山一角。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事实上,微信早就把 AI 塞进了产品的各个角落,只是藏得比较深。就算你每天都在用微信,如果不仔细找,或许还真未必能发现这些隐藏的小彩蛋。

今天, APPSO 就带你看看微信到底还藏了哪些实用的 AI 功能。

毕竟微信几乎已经是我们手机里最离不开,也是占用储存空间最多的应用,不用上这些隐藏功能就可惜了。

元宝 Agent:通讯录里藏着一个 AI 好友

聊微信的 AI 功能,必须先说说腾讯自研的 AI 聊天机器人——元宝。

早在今年 4 月,腾讯元宝就已经支持以「联系人」身份内嵌在微信通讯录,和真人聊天几乎无异,甚至还会显示「对方正在输入…」的状态。

这是用户最熟悉,学习成本最低的聊天场景,而为了避免混淆,昵称后面还会贴心地标注「AI」标识。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体验过后,我们也挖出了下面这些有趣的细节:

  • 腾讯混元大模型和 DeepSeek 提供 AI 服务,支持聊天,答题
  • 支持置顶功能,但不能设为星标朋友或添加到手机桌面功能
  • 生成部分内容时会提供跳转页面,支持跳转到元宝 APP 进行后续追问
  • 支持文字和语音消息输入,不支持设置聊天背景,无法进行语音/视频通话,不能被拉进群聊
  • 可自动解读转发的公众号文章,支持解析 100M 以内的文件
  • 具备图片识别与分析功能,支持总结视频或音频内容
  • 无法修改 Agent 的备注昵称,用户也不能使用腾讯「元宝」Logo 作为头像,
  • 具有「记忆」功能,支持如查找、转发、清空聊天记录,但缺少如红包、转账、位置共享等功能

如果说元宝 Agent 是微信的隐藏彩蛋,那公众号和视频号里的 AI 则就更加深藏功与名了。

但其实,现在你可以在评论区直接 @元宝,让它帮你总结文章/视频、化身高能课代表,也能答疑解惑,针对知识点延伸提问,还能让其来个段子活跃气氛。

注意,如上文所说,在 @元宝之前,应当带有 AI 后缀的元宝账号为好友,接着在评论区里 @元宝才能得到元宝的回复。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视频号 @元宝

这功能推出后,评论区的画风都变了,经常能看到有人召唤元宝出来解答各种奇葩问题:

实际体验下来,不论是在视频号,还是在公众号,即便 @ 了元宝,但有时需要等等才显示,而且,偶尔 @ 了也没反应,这可能是因为博主评论区开了精选,不过,换一条或者通常多 @ 几次就好了。

同时,历史对话记录有所保存。点击「发现-视频号-右上角人头头像-视频号消息-评论」,即可查看之前保留下来的记录。点击元宝评论,也能够直接跳转到原视频原评论。

同理,比如我有个朋友就已经养成习惯,每次看到长篇大论的公众号文章,就在评论区 @元宝,并附上留言「总结文章」就能轻松得到精华版内容,堪称「懒人」神器。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更多邪修玩法还可以回看我们之前的文章:

我在视频号 @ 了 100 次腾讯元宝,和 AI 在评论区聊天上头了

当评论区从「人和人」的交流,开始变成「人、AI、内容」的三方互动,氛围就已经不同了。越来越多用户习惯直接 @AI 获取信息,评论区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

未来,它可能不再只是一个闲聊地带,而会成为半公共、半服务的场所:既是交流区,也是知识索引和即时问答的界面。AI 能在这里实时总结、解读,甚至部分取代创作者的互动需求。

倒也不用担心 AI 与真人的混淆问题,无论是在视频号还是在公众号,凡是由腾讯元宝生成的内容,底部都会醒目地标注一句「内容由 AI 生成」。

拍照就能识万物!微信搜索变身 AI 百科全书

最近,微信搜索迎来了「鸟枪换炮」级别的 AI 升级,升级至一级入口,战略重要性再往上抬了一个档次,除了传统文字信息搜索,它现在还支持多模态功能。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拍照识别是此次更新的重头戏。

照片可以来自拍照,也可以取自相册图片,输入图片之后,就会出现两个功能,其一便是问 AI,这比较好理解,就是基于图片提问。比如我想知道花的品种,上传之后即可得到答案,几轮体验下来,识别的准确率还是蛮高的。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其二识别:识图、拍题、搜商品等。

我上传了一道小学题,AI 的反应速度很快,秒给答案,但遗憾的是答错了。多次测试后我发现,它还有个意外的衍生效果——会触发相似视频推荐。这意味着面对一些经典的题集时,AI 可以通过调度庞大的视频号资源,来承担「老师」角色进行讲解。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更重要的是,点击搜索界面下方的「页面设置」,该功能还可以指定搜索朋友圈等私域内容、也能指定公众号、视频号等公域内容。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与此同时,就拿表情同一搜索词「文盲」来说,搜索的质量几乎没有太大差距。而在这个过程,用户的调用的步骤明显被缩减了。

此外,点击+ 号,即可上传文件或者公众号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文件方面,支持聊天记录中常用的 PDF、Word、Excel、pptx 等文档,但文件大小不能超过 100M。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公众号内容则只能选择最近阅读的文章,可以单选,也可以选择多篇文章,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一次性总结多篇文章,汇总成摘要。而「最近在问」还会保存记录。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而在开启基于混元 T1 的深度思考模式后,面对复杂问题,AI 会进行深度分析再给出答案。我曾试过上传一份晦涩的学术论文,它很快就提炼出核心观点,效率比我硬啃原文高出不止一个数量级。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更贴心的是,相信有不少朋友已经注意到,公众号文章里的专业术语如果有蓝色高亮显示,直接点击就能看解释;没有高亮的,长按点击「搜一搜」也能立即查询。

甚至在评论区的右上角,偶尔也会触发「都在搜」功能,智能推荐相关话题供你进行二次追问。

新闻秒变 AI 双人播客?这个隐藏功能太上头了

之前,微信就已经有「听全文」功能,但机器味太重,听着别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好在公众号后台可以通过调整「朗读音色」功能,通过朗读来克隆想要的音色,这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而现在,一个更具创意的 AI 播客功能正在陆续部署。它的入口藏在「快讯」,通常来说,一些重大的快讯会直接推送到公众号页面顶部,日常则可以通过搜索「快讯」找到。

点击右上角的「听快讯」,系统会自动筛选资讯重点内容,生成一段 AI 配音的双人播客,对于打工人来说,用它来填充通勤路上的碎片时间,再合适不过。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公众号创作者的 AI 分身,还能接入微信支付?

面对源源不断的粉丝私信,公众号后台 99+ 已成常态。

针对这个痛点,微信最近上线了公众号「智能回复」功能(开通路径:互动管理-自动回复-智能回复)。这回博主们可以彻底解放了,AI 能 7×24 小时不停歇地回复粉丝消息。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划重点,这个功能的核心亮点包括:

  • 智能回复基于公众号历史文章和自定义知识库学习,可快速检索内容并生成符合创作者风格的回复,例如解答文章相关问题、提供产品推荐等。
  • 支持通过编写 Prompt(提示词)和添加知识库自定义「数字分身」的回复效果,包括设定人物背景、表达方式等,功能已覆盖全体个人创作者。
    而在还没有上线这个「智能回复」功能之前,不少公众号已经找到了变通方案——通过「腾讯元器」智能体制作平台打造 AI 客服。
  • 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的元器平台,目前支持 32k token 上下文长度(约 57600 个中文字符),工作流超时时间和智能体回复上限均为 240 秒。

根据 7 月公告,腾讯元器主要通过以下能力增强大模型表现::

  • 提示词,包含详细设定(system prompt),开场白,建议引导问题。
  • 插件(外部 API),目前支持勾选多个插件。官方插件包含网页解析、混元生图、图片理解等,也支持用户自定义插件。
  • 知识库,当前版本支持 doc、docx、txt、PDF 四种格式。
  • 工作流,一种「流程图」式的低代码编辑工具,可以用来做一个「高级版」插件。在工作流里,可以任意编排插件、知识库、大模型节点的工作顺序和调用传参,从而精确控制智能体中部分任务的运行逻辑。

当然,你还可以在这个平台找到更多的智能体。

腾讯元器甚至接入了微信支付 MCP,支持开发者给智能体加上下单、打赏、查订单等功能,不过这功能目前还得申请,毕竟涉及到钱的事情,还是要谨慎为上。

微信居然藏了这么多免费 AI 功能,不用都对不起这内存

整体体验下来,微信的 AI 思路还是挺清晰的。

搜索升级可能是目前最具有实用价值的部分。拍照识物这种功能本身不新鲜,但胜在方便——不用专门下载 App,随时随地就能用。文档总结功能对经常处理信息的人来说更是很香,能明显减轻负担。

元宝 Agent 包装成通讯录好友这个思路也很聪明,几乎没有学习成本,用起来就像和朋友聊天,日常答疑解惑也完全够用。

唯一的小遗憾是,部分功能入口过于隐蔽,普通用户不容易发现。但对于一个承载十几亿人社交需求的平台来说,这种循序渐进的推广节奏显然是稳妥和明智的。

更深一层看,微信似乎在有意避免制造「AI 焦虑」。当其他产品都在宣传 AI 颠覆性的时候,嵌入微信的 AI 更像是隐形的基础设施。

你用它,但不会时刻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够用、免费、不用改变习惯,本身就是最大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