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 9 月 22 日,北京时间 9 月 23 日凌晨,英伟达和 OpenAI 突然宣布战略合作伙伴和重大投资。
英伟达与 OpenAI 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向 OpenAI 投资至多 1000 亿美元,用以支持后者的 AI 数据中心计划。
根据双方公布的具体信息,OpenAI 计划建设并部署需要 10 吉瓦的英伟达系统。
在 CNBC 的采访中,黄仁勋详细解释了这个数字的含义:10 吉瓦大约等于 400 万到 500 万个 GPU,这个数量与英伟达今年的总出货量相当,是去年出货量的两倍。光这个 GPU 数量就已经很夸张了。
当黄仁勋与 OpenAI CEO 奥特曼及公司总裁 Greg Brockman 一同出席采访时,三人都忍不住感叹:「这是一个庞大的项目。」
这项合作将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数据中心的能耗为 1 吉瓦,将于 2026 年下半年部署。英伟达首笔 100 亿美元投资也将在首个 1 吉瓦系统完成时投入,投资将以当时的估值为准。
后续资金则会随着 GPU 部署使用量的提升逐渐向 OpenAI 支付,确保投资与实际建设进度同步。
据悉,这些数据中心将采用英伟达最新的 Vera Rubin 平台。这套系统将专门用于训练和运行 OpenAI 的下一代模型,最终目标是加速其期待已久「超级智能」的实现。
消息发布后,市场反应热烈,英伟达股价一度飙升 4% 左右,而这笔投资的总额约合英伟达当前市值的 2.2%。
显而易见,Altman 在这次合作中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打造 OpenAI 下一代 AI 基础设施的绝对核心。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未来几个月大家可以期待我们带来很多成果。OpenAI 必须做好三件事:进行顶尖的 AI 研究,打造人们真正想用的产品,并解决这一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挑战。」
从成本角度来看,这笔投资的经济逻辑也很清晰。
根据黄仁勋今年 8 月在财报电话会上的透露,建设 1 吉瓦数据中心需要 500-600 亿美元,其中约 350 亿美元专门用于英伟达的芯片和系统。这意味着在 OpenAI 的整个基础设施建设中,英伟达将占据相当大的份额。
双方的合作安排也体现了互利共赢:OpenAI 获得千亿资金支持和 GPU 供应保障,英伟达系统还能针对 OpenAI 的模型和基础架构软件进行优先优化。
而英伟达则锁定了 OpenAI 这个战略级客户,获得了合作的最高优先级,在面临 AMD 以及云厂商自研芯片竞争的情况下,进一步巩固了在 AI 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
两家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敲定战略合作的具体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这笔高达 1000 亿美元的投资还只是 OpenAI 「烧钱」版图的一部分。据 The Information 等媒体报道,OpenAI 已知大额支出还包括:
- 与甲骨文签订的为期 5 年、价值 3000 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合同,
- 从今年到 2030 年用于服务器租赁的 3500 亿美元规划,
- 未来 5 年从云服务商租用备用服务器的额外 1000 亿美元支出,
- 现在又加上英伟达的这笔 1000 亿美元直接投资。
这个花钱速度,感觉全球的计算资源都要被 OpenAI 承包了。
如此大手笔的投资不无道理,ChatGPT 每周大约有 7 亿人使用,其运行和开发需要极为庞大的算力。过去,OpenAI 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一度受限,尤其是在新产品上线期间。而在昨天,Altman 也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未来几周将推出一些新的「算力密集型」产品。
据外媒报道,根据 OpenAI 内部预测,包括备用服务器在内,未来 5 年 OpenAI 平均每年将在服务器租赁上花费约 850 亿美元。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可以对比一下:去年 AWS、微软 Azure、谷歌云和甲骨文四大云服务巨头的客户租用服务器总支出约为 2000 亿美元,而 OpenAI 一家公司的年均租赁支出就达到了这个市场总量的 40% 多。
而按照规划,OpenAI 在 2030 年的研发投入(主要是算力成本)仍将接近总收入的 50%。
这个比例在科技行业中堪称「独一份」。作为对比,亚马逊、微软、甲骨文及 Alphabet 等科技巨头当前的研发成本占收入比例介于 10% 至 20% 之间,即便是向来在研发上比较舍得投入的 Meta,这个比例也仅约 25%。
简言之,OpenAI 在算力投入上的占比,是多数同行的近两倍甚至更多。
当然,敢于如此大手笔烧钱,OpenAI 的收入预期也相当「凶残」。得益于 ChatGPT 的爆发式增长,OpenAI 预计今年总营收将达到 130 亿美元,相比于去年的 40 亿美元实现了 3 倍多的增长。
而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 还将 2030 年的收入预测上调了约 15%,按照此前预测的 1740 亿美元计算,上调后的年收入将突破 2000 亿美元大关。这一收入水平将超过英伟达或 Meta 在过去 12 个月的营收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最近也处于一轮密集的投资扩张期。
上周,英伟达刚刚宣布向英特尔投资 50 亿美元,将共同推出「Intel X86 with RTX」芯片。同时,还将在英国投入超过 25 亿美元用于 AI 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投资 Nscale 、收购 Enfabrica 的部分团队及其核心技术。
奥特曼和黄仁勋这次千亿级别的深度合作,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效果,还得等到 2026 年第一个 1 吉瓦系统上线后才能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AI 基础设施的军备竞赛,已经正式进入了千亿美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