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如何实现?国家发改委回应

央广独家 2025-09-29 19:57:41

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记者郭佳丽)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设定这一目标有何用意?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会上表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生活品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双向奔赴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初心。

李超称,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可以自主感知数据、信息、环境,自主进行任务规划、决策和执行,可以说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的直接载体。比如,工业质检机器人可以自主检测缺陷、分离残次品,极大提升生产效率;智能家居机器人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采光,自动完成地面清洁,有效提高生活品质;智能可穿戴健康设备可以随时为我们进行“微体检”、自主开展慢病管理,成为我们身体健康的贴身守护者;智能安防机器人可以自主巡逻、识别危险、开展应急处置,提供全天候的安全守护。

李超表示,《意见》将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的应用普及作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到2027年的应用普及率目标,明确了努力方向,必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多更好服务于生产生活。

李超介绍,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意见》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从3个方面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快应用普及。

第一,构建导向明确、尊重规律、规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政策指引,围绕技术支撑、应用推广、安全治理等方面提出原则导向和具体工作要求,加快基础技术、安全可信、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等标准研究,制定互信互认共用的技术标准和产业规范,建立用户导向的评估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助力更多好企业、好应用脱颖而出。

第二,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和开源共享,加快创新步伐。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各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开展从基础功能到复杂场景的渐进式应用验证,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开源体系建设,依托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打造开源平台,推动大模型、数据集等共建共享共用,培育发掘优质开源创新创业项目,形成开源示范效应。

第三,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推动市场扩容。在供给侧,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遴选优秀范例予以宣传推广,打造更多实用、好用、用户爱用的新产品和新应用。在需求侧,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行业应用场景开放作为牵引,创新消费补贴方式,加快推动智能终端、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