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白德彰)近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导致气温大幅下降,多地创立秋后气温新低,部分城市甚至提前入冬。针对这一现象,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胡啸,对冷空气的成因、影响及趋势进行了解析。胡啸表示,本轮冷空气对季节转换起到了推动作用,北方地区将大范围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
冷空气堆积爆发,倾泻南下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受冷空气影响,10月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新疆中部和西北部等地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全国气温实况图(央广网发 图源中央气象台)
据了解,本轮降温与高空横槽转竖密不可分。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胡啸告诉记者,横槽转竖是寒潮和强冷空气爆发的标志性天气形势,通常表现为高空5500米左右一个东西走向的横槽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竖槽。这一转变过程意味着冷空气从蓄势待发进入快速南下阶段,往往伴随着地面冷空气的大规模爆发:“大家如果觉得横槽转竖比较生涩难懂,可以理解它的影响,就是冷空气堆积,然后快速爆发倾泻南下的过程。”
胡啸说,虽然此次冷空气过程具备横槽转竖的特征,但转变过程相对缓和,并非一次性快速南下,这将导致冷空气影响持续时间较长。
降温对季节转换有推动作用
最低气温24小时预报(央广网发 图源中央气象台)
据胡啸介绍,冷空气影响将从西北地区逐步向东向南推进,整个过程预计持续到19日至20日。具体时间线为:15日至16日西北地区已出现降温,东北地区出现降雪;17日北方大部地区将受到明显影响;18日起南方地区开始显著降温。在降温幅度方面,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在6℃至10℃之间,其中华北北部、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等地的降温幅度将达到10℃以上,部分地区可能达到寒潮标准。
胡啸表示,本轮冷空气对季节转换起到了推动作用,北方地区将大范围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其中北京预计在18日入冬,这将使得今年北京的秋季有35天左右,成为相对短暂的秋季。从穿衣指数来看,胡啸建议北方居民需及时增添秋裤等保暖衣物,南方地区也需准备长袖衣物应对降温。
关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胡啸分析认为,冷空气过后,持续多日的秋雨天气将明显减弱,特别是山东、河南等地的秋雨将在16日至17日前后逐渐结束。这一变化将为秋收工作和冬小麦播种创造有利的天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