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人工智能是否存在泡沫’,就像问‘计算机是否存在泡沫’一样荒谬。”摩根大通资产及财富管理部首席执行官欧朵思 (Mary Callahan Erdoes)在2025年《财富》全球论坛中表示。
在她看来,AI的应用潜力远未被挖掘,目前仅不到10%的企业将AI嵌入现有产品与服务,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她认为真正值得探讨的问题并非“是否有泡沫”,而是“AI股票估值是否过度集中”,以及“这些估值对应的是2026年还是2036年的现实”。她相信这些估值终将被证明合理,只是可能并非对每一家公司都如此。
同场讨论的发言嘉宾、星展集团首席执行官陈淑珊指出了区域市场的差异:亚洲(除日本外)市场市盈率仅12-14倍,而美国市场高达20-30倍,AI股票的估值鸿沟更为显著,形成了“跨区域AI估值套利”空间。
“美国是创新中心,硅谷的动态让全球振奋;但亚洲的优势在于庞大人口与STEM毕业生基数,催生了更务实的应用场景。”她以中国低空经济中的无人机、机器人,以及生物技术领域为例,指出亚洲AI更聚焦“小型语言模型+场景驱动”,注重硬件与软件的融合落地。
这种差异并非对立。陈淑珊认为,未来的关键在于东西方协作,而新加坡或许能扮演东方“瑞士”的角色——让知识产权在安全环境中流动,从而融合双方优势。
具体到企业内部对AI的应用,两位高管分享了各自企业的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我们采取‘百花齐放’策略。”陈淑珊以星展集团为例,将AI应用分为“横向广泛探索”与“纵向专业深耕”两类:对于广泛但浅层次的横向应用场景,公司推出“DBSGPT”,鼓励员工自主测试和学习;对于专业要求更高的纵向场景,如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投资银行材料制作等,则需要更多投入和行业洞察。此举也呼应了欧朵思“消除无意义工作”的观点——将员工从繁琐事务中解放,转而投入客户互动等更高价值的工作。
欧朵思给出了一个反常识的判断:“如果在公司用AI时没感到挫败,说明你还没跟上进度。”在她看来,团队因AI发展速度跟不上思维节奏而焦虑,恰恰证明员工充满好奇心,能推动企业迈向下一代技术。摩根大通的实践印证了这一逻辑:公司每年投入180亿美元用于技术优化,从网络安全防护到业务流程改进,AI都是核心抓手。
2025年《财富》全球论坛于10月26日和27日在利雅得举办,这是该论坛首次登陆沙特阿拉伯。本次论坛由财富媒体集团与沙特会议展览总局及沙特投资部联合主办,汇聚众多全球商界领袖、政策制定者、创新者和思想领袖,旨在促进合作,推动变革性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