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中文网 / 正文

如何赢得AI之战?

财富中文网 2025-10-31 04:30:39

当人工智能从“单点突破”进入“全域竞争”时代,行业的焦点已不再局限于模型参数的比拼。

从区域语言模型的本土化探索,到全球范围内的AI主权争夺,再到内容创作者的权益博弈,一场围绕技术、规则与利益的多维较量正在展开。

在今年沙特利雅得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上,阿拉伯人工智能公司(Arabic.ai)创始人诺拉・哈桑(Nour Al Hassan)、ProRata.ai创始人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16Z)合伙人Anjney Midha与《财富》杂志编辑杰里米・卡恩(Jeremy Kahn)围绕这些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勾勒出AI产业未来十年的竞争图景。

小而专的模型有机会挑战巨头

在OpenAI、谷歌等科技巨头垄断全球AI话语权的当下,专注于区域语言的小模型企业正找到自己的生存密码。阿拉伯人工智能公司创始人诺拉・哈桑的分享,揭开了本土化模型不可替代的价值。

“阿拉伯语从来不是一种单一语言,它包含多种方言,这本身就是大模型难以攻克的壁垒。”哈桑指出,尽管阿拉伯语是互联网第四大使用语言,但在现有大模型的训练数据中占比仅为4%。

更关键的是,真正能支撑模型精准运行的高质量数据,大多“藏在企业的围墙内”,而非公开可爬取的网络资源中。这就导致巨头们的通用模型在面对阿拉伯语的跨文化翻译、文化细微差异处理时频频“失灵”,最终不得不依赖“人工介入”来修正语法、补全文化语境——而这正是本土企业的机会。

对哈桑和她的团队而言,挑战不仅在于模型训练,更在于基础数据的构建。“我们的核心不是和巨头比参数大小,而是解决阿拉伯语相关的复杂问题。”哈桑强调,这种“小而专”的定位,让本土企业在细分领域拥有了巨头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这种本土化需求并非阿拉伯语领域独有。

在全球范围内,众多被通用模型忽视的语言、市场正催生出新的AI赛道。正如哈桑所言,当大模型在“速度与规模”的赛道上狂奔时,聚焦“文化与精准”的本土模型,正悄然开辟出一片新战场。

AI 主权之争:技术分层下的现实选择

当“AI主权”成为多国政策议程的关键词,这场看似宏大的博弈,实则需要回归技术本身寻找答案。

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合伙人(A16Z)Anjney Midha的分析,为“AI主权是否可行”提供了清晰的思考框架——按技术分层判断,而非一概而论。

在他看来,AI技术栈可分为芯片层、基础设施层、模型层和智能代理层,各层实现“主权”的难度与优先级截然不同。其中,模型层的主权已具备可行性。“一年前,所有人都认为只有巨头能做模型训练,但开源生态的爆发改变了一切。”

比如,中国开源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如今,各国可选择现有的基础模型,再结合本土价值观、文化规范进行“最后一公里”定制,可以针对本土语言、文化场景优化模型,这让模型层的主权触手可及。

真正的难点在芯片层。他指出,训练前沿模型需要高性能芯片,而2纳米芯片的制造供应链目前仅少数国家能自主掌控。

对多数国家而言,与其盲目追求“全链条自主”,不如在芯片领域寻求合作,将资源集中在更易突破的模型层与应用层。“主权不是‘全或无’的选择,而是明确哪些环节对国家至关重要,哪些环节可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比尔・格罗斯则从文化视角补充了AI主权的意义。“我们正处在人类文明的转折点,就像公元前后的分水岭。”他认为,AI正在吸收人类所有知识,而主权AI的核心价值,在于保留各国独特的文化元素。“如果所有AI都由少数国家主导,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可能会在数据中被稀释。”

从现实进展来看,AI主权的推进已初见成效。Anjney Midha提到,巴黎人工智能峰会后,美国出台了联邦统一的AI监管框架,结束了此前各州立法混乱的局面;欧盟也在推动区域内的监管协同。这种“先统一规则,再推进主权”的路径,让各国在AI竞争中既有“自主可控”的底气,又避免了“闭门造车”的低效。

监管与投资:平衡创新与规则的未来之路

AI产业的狂奔,离不开监管与资本的双向引导。在这场对话中,“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未来投资机会在哪里”成为收尾阶段的焦点。

Anjney Midha从政策演进的角度,肯定了统一监管的价值。他回忆,一年前美国各州的AI立法混乱不堪,企业不得不“像打地鼠一样”应对不同规则。

而巴黎AI峰会后,美国推出联邦统一框架,不仅释放了企业的创新活力,也带动了欧盟的监管协同。“创业者应该把时间花在技术突破上,而不是应对繁杂的法规。”他说。

在投资机会方面,Anjney Midha给出了明确判断:深度学习技术将催生一批新巨头。“一年前,AI只能做创意写作、陪伴互动,在制造、医疗等需要高可靠性的关键领域完全不行。

但现在深度学习改变了这一切。”他解释,初创企业可以深入垂直行业,精准定义模型,为每个行业打造端到端的强化学习解决方案。“这不是小打小闹的细分市场,而是能诞生数十亿美元规模公司的新赛道。”

这场对话的结尾,没有给出“谁将赢得AI竞赛”的标准答案,但勾勒出了清晰的竞争逻辑:在巨头主导的通用赛道之外,本土化、主权化、公平化正成为新的突围方向。正如比尔・格罗斯所言,2025年或这个十年,将成为人类文明的转折点——而在AI的这场多维较量中,那些既能突破技术瓶颈,又能平衡规则与利益的参与者,终将成为未来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