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以有力监督执纪夯实高标准农田根基

新浪国内新闻 2025-11-13 12:35:54

“我对不起组织多年的培养与教育,禁不住诱惑,利用职权受贿,造成了极其恶劣影响......”。此前,淮南市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陈某因在高标准农田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违规操作、收取好处等违纪违法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这起案件的查办是淮南市纪委监委以有力监督执纪守护“良田土”的生动缩影。该市纪委监委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招投标领域不规范、资金被挤占使用、建后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坚持以办案撕开口子、揭开盖子。

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载体,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民生根本。专项整治以来,淮南市纪委监委坚持上下“一盘棋”统筹推进,紧盯对项目建设具有决定权的“关键少数”,围绕项目验收、建后管护等廉政风险点位,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共排查出背后的“风腐责”问题线索69件,立案30人,留置12人,处理处分55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6人,在全市形成了有力震慑。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建后管护缺位问题,市纪委纪委主动靠前监督,推动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例如,今年干旱期间,谢家集区孙庙乡王集村一级站引水渠因淤泥杂草堆积导致水流不畅,周边农田灌溉受阻,在市纪委监委的督促协调下,当地迅速启动清理项目,及时保障了1000余户农户的水稻、玉米种植用水。

此外,针对案件暴露的监督制约机制缺失等行业性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联合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建立完善农田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9项,从源头堵塞监管漏洞。创新推行“纪检+职能部门+专业机构+群众代表”监督模式,邀请老党员、老村干等担任“农田监督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专项督查,累计发现施工质量、工程管理等问题189个,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

“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生命线’,监督执纪必须跟进到‘最后一米’。”淮南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紧盯项目规划、招投标、施工建设、管护利用全链条,建立问题整改跟踪督办机制,把“当下改”与“长久治”紧密结合,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精准监督、严肃执纪问责,切实把高标准农田建成“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认可”的民心工程,以有力监督执纪夯实淮南市高标准农田根基。(淮南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