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建筑的高度和科技含量是观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视角。
今年6月,华北地区首个300米以上城市高空观光厅――“天津之心”在天津环球金融中心正式揭牌。彼时,“天津高度”成为热议的话题,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11月18日,记者步入这座云端观景台,360°环形玻璃幕墙瞬间将津门盛景铺展成一幅流动的画卷:蜿蜒的海河如银色丝带穿城而过,五大道的红顶洋房诉说着百年风情,解放桥的开合见证着古今交融,津湾广场的灯火与蓝天交相辉映……
“在这里,可上揽苍穹云卷云舒,可下瞰海河潮起潮落,可见北京的燕山山脉,可实现与城市漫长历史的对话。”工作人员以纵向的历史叙事进行讲解,道出了“天津之心”的独特魅力。
这份魅力,源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禀赋。“天津之心”地处海河干流核心腹地。这里坐拥海河“最美一湾”,周边聚集着数十家全球500强企业及国际国内知名金融商务机构,与全国最长商业步行街金街咫尺相邻,30分钟交通圈即可覆盖解放北路、五大道等历史文化街区,大量商务与文旅资源在此聚合,历来是重要的金融和商业中心。
而从文旅视角看,因为创新布局,“天津之心”还有效填补了天津垂直文旅的市场空白。它与低空旅游巴士、五大道公园钟楼观景平台形成天津“低空漫游、中空观景、高空揽胜”的立体文旅格局。
据介绍,“天津之心”正与周大福金融中心等地标联动,通过“楼宇经济+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将商务地标转化为文旅资源,借助空中连廊系统实现商圈扩容提质,构建起全维度体验闭环,将为新时代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擘画新范式。如今,配合“海河之夜”灯光秀的津眼秀、津门秀等主题展演,这里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感受津门夜色的必到之处,而“海河之夜小助手”微信小程序的AI拍照、AR寻宝等功能,更让这份体验充满科技趣味,让市民多了沉浸式体验的打卡地。

游客从“天津之心”俯瞰天津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津之心”的高度背后运用了一系列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这座地标建筑的规划和运营折射了天津的创新热度,释放了天津的创新导向。从336.9米的高空俯瞰全城,天津城的创新活力和路径愈发清晰。近年来,天津以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为引擎,加快“三新”蓄势聚能,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核心竞争力持续跃升。
数据显示,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两年多来,累计注册企业超3900家,中医药AI大模型等一批优秀成果成功孵化转化;仅东丽园开园一年,就聚集科技型企业突破200家,转化科技成果390余项,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产业初具规模,世亚低空研发的国内首款宽温域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已应用于应急、测绘等领域。目前,天津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达29家,较此前增长近2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居全国前列,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十三五”期末的2.4倍,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动能如何转化为发展实效?产业一线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在联想天津产业园,“每9秒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的速度成为现实。这里年产量达300万台,年产值超100亿元,产品直通率提升10%,单台能耗却降低30%,“绿色零碳”与“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成效显著。在天津港,与华为联手打造的“5G+智能港口”项目,为全球港口智慧化贡献“中国方案”;在中新生态城,围绕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构建的产业生态,正推动上下游优质项目加速落地……一个个鲜活场景和亮眼数据,勾勒出天津新质生产力的拾级而上的足迹。
这份高质量发展的魅力带来了多维的赋能作用。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成功举办。这场友好、团结、成果丰硕的峰会,推动上合组织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让世界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天津,让天津更加具有国际范儿。
峰会后,天津顺势推出“上合文旅嘉年华”,以500余项涵盖非遗体验、桥边音乐汇、多元美食的文旅活动,让全球游客沉浸式感受更加开放的天津魅力,让城市的文旅热度持续升温。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城市向上的高度,对应的是创新文化的厚度。天津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这座城市积淀百年的创新基因――从近代工业的星火初燃,到如今科创产业的集群崛起,创新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这种文化基因,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同频共振,与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相互赋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不竭动力。换言之,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注重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的培育与呵护。
透过天津看全国,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对发展的引领作用,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书写新奇迹。(央广网记者文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