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天气“冷暖转换”频繁,多地供电供暖需求攀升。自11月14日起,我国出现今冬首场全国性寒潮,降温幅度大、大风天气显著、部分地方降下暴雪,给农业、交通、能源等带来诸多挑战和影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超前部署迎峰度冬保供保暖工作,制定6方面20项重点措施,并扎实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落实,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与电力可靠供应。
近段时间,一批迎峰度冬电网工程的密集投运,让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河南500千伏驻马店西输变电工程投运,增加驻马店地区局部供电能力50万千瓦;成都空港500千伏变电站并网运行,满足成都东部新区、简阳市等地用电需求;吉林延边珲春开发区(柳亭)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补强吉林东部区域电网结构……今年,国家电网82项迎峰度冬重点工程覆盖35~750千伏电压等级,涉及江苏、新疆、河南等20余个省份。今年年底前,这些工程将全部建成,提升供电能力超3000万千瓦,保障迎峰度冬电力可靠供应。
省级电网日益坚强,跨省区的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也进一步凸显。国家电网充分发挥年初以来投产的陇东—山东、哈密—重庆、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跨区通道作用,最大限度保障电力电量平衡。以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为例,入冬以来,该工程外送电量保持平稳,助力山东迎峰度冬电力保供。
电网线路和设备的“防冻抗寒”能力影响着电网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受本轮降温影响,黑龙江、重庆等地出现降雪。国网黑龙江电力436项配电网防冰抗灾改造工程于10月底全部投产,目前相关线路在经历雨雪冰冻后运行状况良好;国网重庆电力采用“视频+无人机+人工”巡检方式,加强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检查维护,做好覆冰观测,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燃料供应是电力保供的物质基础。冬季,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北”地区近七成煤电机组承担供热任务。为了确保供热机组可靠运行,国家电网做好电源并网服务,加强燃料供应监测,采取提前蓄热顶峰、热电联合优化等手段,提高供热机组顶峰能力。
目前,国网辽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直调的72台1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已完成供热改造,并全部用于冬季供热。“我们根据天气变化和实际需要,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做好保供保暖工作。”该中心调度计划处副处长詹克明说。
除了发挥传统能源兜底保障作用,源源不断的新能源并入电网,也成为能源供应的“主角”,保障迎峰度冬电力供应。以吉林为例,年初以来,一批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并网,提升了省内度夏、度冬高峰时段供电能力。数据显示,自10月20日吉林省全域供暖以来,吉林电网晚高峰新能源发电出力平均占用电负荷的三成左右。特别是11月16日当天,省内新能源发电最大出力占用电负荷的76.2%。国网吉林电力综合统筹电网安全、供热负荷等因素,不断提高调度运行精细化水平,让新能源发得出、用得好。
从织密建强电网到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从充实能源“粮仓”到拉满供热“进度条”……这个冬天,国家电网企业正以实际行动全力保障供暖安全和供电可靠。
【责任编辑:韩梦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