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成果频频“刷屏”,我这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尤其关注到一款和海洋紧密相关的大国重器。就在11月19日,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在广东交付使用。简单说,“湛江湾1号”就是艘能在深海“安家”的高科技养鱼大船,让咱们养鱼从近岸浅海“搬”到了广阔深海,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养鱼从“靠海吃海”变成“智慧用海”,这个细节也透露出“十五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的显著趋势,即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也就是说,科技创新成为关键驱动力,这也正是“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及的海洋强国的“强”的重要突破点。其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为海洋经济的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与支撑。
这些趋势,正通过一个个实际项目加速落地。比如,最近我还关注到这样一则新闻,今年年底,国内首座百兆瓦级潮流能电站将在舟山启动建设。这意味着,我国“蓝色能源”取得新突破;近段时间以来,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经济大省密集动作:或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谋篇布局,或出台专项政策文件精准施策,或通过立法程序敲定《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筑牢制度保障。从今年前三季度来看,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海洋经济“成绩单”十分亮眼: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良好局面。
11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行进的海岸线》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在江苏连云港正式启动,为这场海洋经济的发展热潮再添注脚。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将在“十五五”规划工作中,把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绿色技术、数智技术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以规模化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前瞻布局海洋未来产业。
一系列信号清晰表明,我国海洋经济已迈入新一轮加速发展的爆发期,既为沿海省份乃至全国带来全新发展机遇,更将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新引擎。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动能”,海洋经济的进阶之路既要“长块头”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更要“强体质”――以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激活内生动力。唯有如此,方能在全球海洋经济的浪潮中劈波斩浪,载着“蓝色梦想”行稳致远。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沈杰辉 徐乐佳(实习)
剪辑:徐乐佳(实习)
设计:汤宇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