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宪法法院法官: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违反戒严法

新浪国际新闻 2025-04-04 11:07:13

来源:CCTV国际时讯

韩国宪法法院法官指出,总统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违反戒严法。(总台记者 张昀 唐鑫)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

当地时间4日,韩国宪法法院法官宣布,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违反了戒严法。宪法法院认定尹锡悦发动紧急戒严出动军人进入国会违反宪法,认定逮捕政治界人士违法。

宪法法院表示,尹锡悦违反宪法规定的军队统帅义务。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侵犯了国会议员审议表决权、不逮捕特权。

韩国宪法法院当地时间4日上午11时就尹锡悦弹劾案开庭宣判。宣判过程向公众全程电视直播。

韩国宪法法院现有8名法官,如果有6人赞成,弹劾案即获通过,尹锡悦将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继朴槿惠之后第二位被罢免的总统,之后韩国须在60日内举行新一届大选。如果赞成票不足6票,则弹劾案将被否决,尹锡悦将立即恢复总统职务。(总台记者 张昀 唐鑫)

AI延伸阅读:

尹锡悦弹劾案深度梳理:“戒严令”引发的政治地震

本文由AI生成

2024年12月3日,韩国总统尹锡悦以“在野党滥用弹劾权导致政府瘫痪”为由,宣布全国进入紧急戒严状态,并试图通过军警力量控制国会和选举机构。此举迅速引发在野党及社会进步阵营的强烈反弹,被指责为“违宪暴行”。国会于12月14日以192票赞成(超过弹劾总统所需的2/3席位)通过弹劾动议案,尹锡悦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第三位被弹劾停职的总统。

戒严合法性争议

程序瑕疵:尹锡悦召集的国务会议仅持续5分钟,未形成正式记录,且未向国会通报,时任总理韩德洙作证称“会议形式存在重大缺陷”。

实质要件缺失:宪法规定戒严仅适用于“战时或事变”,而在野党认为尹锡悦将政治对立上升为“国家危机”系滥用职权。

弹劾案审理:11次交锋与司法博弈

自2025年1月14日至2月25日,韩国宪法法院围绕弹劾案共举行11次庭审辩论,控辩双方围绕戒严合法性、程序正义及总统职权边界展开激烈交锋。

关键节点

尹锡悦缺席首场辩论(1月14日):因“安全顾虑”未出庭,国会谴责其“蔑视司法”。

首次亲自辩护(1月21日):尹锡悦否认指挥逮捕议员,称戒严为“合法权限”。

最终陈述(2月25日):尹锡悦以77页文稿、70分钟发言强调戒严必要性,国会则指控其“颠覆宪政秩序”。

法官分歧与社会压力

宪法法院8名法官中,需至少6票赞成才能罢免总统。民调显示60%民众支持弹劾,但法官意见因党派背景分化,保守派法官倾向于程序性驳回。

拘留与释放:法律程序的戏剧性转折

2025年1月15日,尹锡悦因涉嫌内乱罪被首尔西区法院批准逮捕,成为首位任内被拘总统。然而,拘留52天后,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于3月7日以“检方超期公诉”为由批准释放,尹锡悦重返官邸等待审判。

释放争议

法律依据:法院认定检方未在拘留期满前完成起诉程序,属程序违规。

政治影响:释放被解读为“司法权衡”,避免弹劾宣判前激化社会对立。

社会撕裂与国际关注

国内对立加剧

极端事件频发:支持者自焚、在野党议员遇袭,社会情绪濒临失控。

集会常态化:宣判前夕,首尔部署2万警力,宪法法院周边筑起“巴士墙”防范冲突。

国际反应

美日态度谨慎:美国强调“尊重法治”,但推迟军演;日本暂停高层互动,担忧安全合作受损。

中韩关系波动:经贸谈判停滞,人员往来锐减,外交信任度下降。

未来走向:弹劾宣判与政局重构

宣判可能性分析

弹劾成立(6票赞成):尹锡悦立即罢免,60天内举行大选;共同民主党李在明或成热门候选人,但其自身涉选举舞弊案二审结果存疑。

弹劾驳回:尹锡悦复职,但面临内乱罪刑事审判;保守阵营或推动修宪限制总统权力。

宪政危机深层反思

制度缺陷:代总统职权模糊、弹劾程序门槛争议(如韩德洙案驳回暴露司法保守倾向)加剧权力真空。

社会极化:进步与保守阵营的“敌我叙事”侵蚀民主共识,亟需对话机制修复裂痕。

结语

尹锡悦弹劾案不仅是个人政治命运的裁决,更是韩国宪政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无论结果如何,事件已深刻暴露韩国民主的脆弱性:司法独立性受质疑、党派恶斗常态化、社会共识断裂。如何重建制度权威与国民信任,将是韩国未来数年的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