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芭莎 / 正文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时尚芭莎 2025-05-11 08:58:50

【时尚芭莎网讯】时尚芭莎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从记者到博主,从专栏作家到时堂主理人,林剑的经历不同程度地折射着整个中国时尚行业的发展轨迹。每一个光环般的头衔,记录着这条轨迹上曾经发生的觉醒、萌芽、建构、转型。

林剑文如其人。言谈间的爽利、坦率与直接,盘活了往日的峥嵘。那些发生在世纪之交的对话与写作,为渴望表达的中国时尚媒体搭建了与西方、与世界彼此凝望的平台,让好奇的、鲜活的目光得以停留。哪怕用文字打下的江山已然成为一方滋养时尚从业者的水土,宣告封笔、转身投入下一片蓝海,林剑也是那么的干脆、果断。

“弃文从商”不是小打小闹,更何况是填补一块对于中国时尚产业商业运行至关重要的行业空白。作为国内showroom的先行者,林剑与朋友一同创立的时堂如今已走过11个年头,与之同行的还有上海时装周以及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当一个人思考潮水的流向后作出决定,由此掀起的波澜足以激发出中国本土时装产业的韧性与爆发力。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一本名为《音像世界》的刊物记录了林剑撰稿之初的青葱岁月。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音像类刊物,在当时流行乐迷心中的分量举足轻重,有读者将其视为向大陆乐迷介绍摇滚乐、电子音乐、爵士乐以及先锋音乐的先驱与灯塔。《音像世界》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代乐评人的滥觞,甚至白岩松、曹可凡等名字也位列其中。

 

林剑从大学时期开始为这本刊物供稿,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第一份工作。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音像世界》编辑部

右一 林剑

采编合一是《音像世界》每位编辑的基本素质,主理一块内容,按时交版面。为了避开当时如火如荼的摇滚乐评论、找到自己的差异化,林剑选择去写尚未被开垦的电子乐。大量的文字训练,需要迅速掌握适当的方法,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高质、高频的输出。

除了业务能力上的锻炼,能够接触到许多音乐类的外刊也是近水楼台的优势,那些时髦的、先锋的、投射了欧美文化的视觉造型也是从那时起在林剑心里埋下种子。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音像世界》急速扩张之时,正值中国本土时尚杂志兴起。从时髦消费品到时尚生活观,物欲的蓬勃唤醒了精神文化层面的渴望,无论音乐评论还是时尚表达,在时代浪潮的律动中摸索属于中国特色的脉搏。

寻求对话,是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延续到新千年的一股媒体热潮。对于筚路蓝缕的中国时尚杂志而言,与国际时尚刊物达成版权合作只是开始,满腔热情的从业者们期待源源不断的对话发生在中西方之间。

在当时的情况下,想要促成一场满意的对话,难点在于尚未储备好相应的人才。“特别是文字部分,既要懂点英文,然后中文也要写得不错,还要具备采访、表达能力。”林剑补充道。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时势似乎早有准备,为林剑的登场搭好了舞台。时尚杂志开始向林剑抛出橄榄枝。林剑第一次为《时尚芭莎》撰稿,正是受邀完成一次与Dunhill设计师的面对面采访。

回忆起现场的情形,林剑直言自己并不是热情的、侃侃而谈的采访风格。“我的风格不是去和受访者聊天,我觉得采访者需要让自己退到一个相对后面的位置,我的角色是最终去交付一篇稿子,这个稿子是重要的。”

林剑形容自己在现场是一个“没有偶然”的人,意味着采访设问尽可能精准、利落,避免无谓的旁逸斜出。“因为我功课做得足够多,我很清楚这篇稿子我要一个什么结构、需要有几个问题,我问到了我关心的问题,其实对我来讲就够了。”

此后,越来越多的对话发生在林剑与高级时装品牌的设计师之间。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现在回想起来,林剑觉得早些年的采访与写作算是一种对时尚文化的普及。时装设计与风格背后的文化归因,往往是林剑真正的落笔之处,这也意味着需要耗费相当大的气力,查阅资料,梳理脉络,形成逻辑,落成文字的时候,观点才会自动清晰起来。

一套方法论的熟成,源自林剑对于目标的明确和把握。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种判断力也为日后的转向埋下伏笔。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爽利的文风、丰富的视角、独到的观点,让林剑成为时尚评论的一块“金字招牌”,各家杂志争先恐后邀约他写专栏。

2005年,新浪博客正式运营,得益于门户网站的名气与明星策略的打法,一时风头无两。

博客的兴盛也催生了“博主”这一身份。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希望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想法和专业知识,以此呼唤同频共振。一家之言或是真知灼见,“少年维特之烦恼”或是“读者文摘”,思想的潮水在网络空间里流动,共享与分享重新定义着信息的价值。

林剑坦言自己没有特别强烈的分享欲。他在博客上的分享,大多是此前已经在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他形容自己的博客更像一本个人文集。经由互联网的传播,获得了来自时尚媒体圈内圈外更多的关注,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家眼中的“时尚博主”、意见领袖。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提及“初代时尚博主”这类称号,林剑显得云淡风轻。旁人看来颇有分量的头衔,在他的描述里带着几分无心插柳的意味,更无谓留恋。

在那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时代语境下,林剑只管交付自己的稿子,把自己做好。至于商业传播的诉求如何夹击创作、媒介与技术试图掀起怎样的变革,无非是又一场大浪淘沙。

从专栏作家到时尚博主,身处时代的水位之中,林剑保持着资深媒体人的审慎,甄别、思考着潮水退去之后,还能留下些什么。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如今打开林剑的新浪博客,访客可见的文章仅余四篇。最新一篇的发布时间停留在2014年。

那一年,林剑宣告封笔。

关于为何封笔,林剑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体的采访中已经回答过很多次。望尘莫及的后辈们通过一再的追问,试图挖掘出这位在中国时尚媒体黄金时代久负盛名的媒体人转身那一刻、某个决定性的瞬间与契机。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事实上,封笔与转行的思考伴随着林剑的时尚写作。

一方面,他觉得倦了。与媒介转型所产生的碎片化、快餐式观点输出不同,林剑的写作要从大量零散的资料中整理出一个有逻辑性的框架,从抽丝剥茧中得出清晰的观点,这种写作方式绝非依靠在互联网上搜索拼凑可以实现。

也正是因为耗费如此大的力气,林剑在对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关注与报道中,察觉到中国时装产业商业模式中的空白以及独立设计师品牌面临的生存危机。“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整天给他们(中国独立设计师)摇旗呐喊,他们也有了名气,但他们的名气和收益不成正比。”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这让林剑重新思考时尚评论的意义。

“单纯从审美或者从时装评论的角度,可以称赞独立设计师的设计有非常独特的想法;但是随着对这个行业越来越深入,你会觉得商品才是最终成立的,设计可能只占到品牌权重的20%。”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2014年,林剑结束了包括时尚专栏作家、时尚评论人、时尚博主在内的多个身份,转身去做生意,和朋友创立了中国第一家专业showroom——时堂。

一片尚未成型的蓝海,等待着执灯人的拓荒。时堂创立之前的上海时装周,仅有T台上零星的show,而做秀之外,看不到商贸展会和showroom,也不存在实打实的交易。林剑回忆道:“早年的(上海)时装周非常尴尬,搞完几场秀给谁看呢?给设计师的朋友们,再加上一些媒体。没有任何商业的转化,时装秀怎么能够维持下去呢?”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时堂的出现,首先解决了设计师与买手双方的需求,承担起设计师品牌与买手和零售之间的桥梁作用。林剑形容showroom像是一个飞机场,飞机与乘客往来、停驻,总要有碰头会面的地方;而买手店更像是飞机,要载着品牌冲出去。每个环节各司其职,才能让上海时装周和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走得更远。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时堂17秋冬展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时堂21春夏展

第一届时堂最初计划招募8-10个品牌,随着消息不胫而走,水涨船高,最终落定26个设计师品牌参展。时堂收获的不仅是设计师朋友们几乎无条件的信仰,还有远超预期的交易额。

信任转化成时堂与独立设计师品牌之间更为实质性的推动,时堂的品质与口碑,随着营业额逐年飞升的惊人数字,展现出showroom的价值核心,也激发出中国本土时装产业的爆发力。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时堂25秋冬展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太早创立时堂,其实设计师们没有准备好,市场也没有准备好。时堂创立的时候,一方面,上海时装周也在加大对独立设计师的扶持,另一方面,已经有一部分设计师慢慢开始走向了买手店。买手店虽然不多,但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大家都在为未来的爆发蓄力。”林剑解释道。

当设计师品牌展会这片蓝海被时堂照亮,随即吸引了同类型的showroom源源不断地入局。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面对激烈的竞争,林剑不想跟他们卷,只想着如何破圈、如何到更大的市场去寻找机会。他也感谢竞争对手们,“倒逼我能够找到一个和大家不一样的道路,为了不让别人卷到自己,只能自己卷自己”。

写而思则商,林剑似乎一直是那个解决问题的人。曾经用文字和写作为舶来的媒介样态找寻落地生根的可能,又在功成名就之后转身填补时装产业商业发展中的空白,将一片蓝海耕耘成聚焦需求的深海市场。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然而林剑并不觉得自己或是时堂在帮中国独立设计师解决他们制造出来的问题。“我只是搭一个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容易被市场看到的机会,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要靠他们自己。”

从记者到博主,从专栏作家到时堂主理人,林剑的经历不同程度地折射着整个中国时尚行业的发展轨迹。每一个光环般的头衔,记录着这条轨迹上曾经发生的觉醒、萌芽、建构、转型。

毫无疑问,这条轨迹仍在继续。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青红 by 时堂

推出新中式品牌集合店“青红”,开设二手衣物交易平台“出柜百货公司”,林剑带领时堂继续在时代的水流中投石问路,得到的回答又将标记属于当下的水位。正如林剑所说:“所谓的生命力不是追求它的永恒,生命就是会不停地被迭代。我不觉得我当年的文章有什么了不起,它就是会不停地被一望无际的互联网淹没;我也不觉得现在的小朋友有多了不起,总有一天他们也会被遗忘;我也不觉得市场有多了不起,总有一天时堂也会不被需要。可是我们活在当下,干就完了。”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林剑:击穿波涛,不断下潜

出柜百货 by 时堂

林剑也好,中国独立设计师也好,来自不同媒介平台创作者的发声与对话也好,关于中国时尚的一切,会在一场又一场春风里,像野草一样拼命生长。

出品/沙小荔

监制/宁李Sherry

责编/Yee

采访、撰文/高钰涵

设计/WJLdesign温加林

图片提供/林剑

时讯快报

5.5亿用户的选择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