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萧达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自北京时间5月14日12时01分(美东时间5月14日0时01分)起,中美同时调整对对方商品加征关税措施。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方取消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取消91%反制关税,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双方各自保留10%的关税。与此同时,美国采购商迅速开始行动,抓紧时间从中国抢购和囤货,有中国出口工厂老板称,他的手机来电铃声近两天来一直没停,都是美方要求加快交货的。这凸显中美之间巨大而真实的贸易需求。美国高盛分析师称,未来90天,从中国进口将爆火,“抢先”成为关键词。不过,法新社称,尽管中美关税争端暂时缓解,但美国公司仍担忧90天后美方政策“可能出现波动”。对于中美是否会举行下阶段高层经贸会谈,并讨论美方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产品征收的20%关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美方以芬太尼为借口对中国无理加征两轮关税,中方均第一时间采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在内的反制举措,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这些反制措施仍然有效。
美国企业加紧进口囤货
“中美正式同时互降关税。”据法新社14日报道,根据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经贸会谈发表的联合声明,双方于周三正式大幅削减了近期对彼此进口产品征收的大部分关税。这标志着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关税争端暂时缓解。
美国CNBC网站称,随着美中正式调整加征关税措施,众多美国商家纷纷开始从中国工厂抢购商品。多家美国零售商和物流业高管称,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将迎来激增。美国物流公司ITS Logistics副总裁布莱希尔表示,他的许多客户已经在中国预装了数千个货柜,只待关税正式调整,随时可以运进来。
CNBC称,对中国商品进口激增意味着航运公司将把运力重新部署到过去一个月减少的跨太平洋航线。美国航运数据分析公司Xeneta预计,未来几周中国至美国西海岸的运费将上涨20%。Xeneta 首席分析师桑德说:“对于托运人和承运商来说,未来90天是加紧囤货的最好机会。尽管目前关税水平仍然较高,但关键在于风险管理——这比此前145%的关税要好得多。”
《日经亚洲评论》14日称,中美从14日正式调整关税,双方各自保留10%的关税,另外在90天内暂停实施24%的关税,有效期至8月12日。实际上,在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后,美国玩具、服装等各种消费品零售商已迅速恢复向中国供应商下订单。一位中国工厂老板称,近几天来,他的手机来电铃声一直没停,都是美方要求加快交货的。
得克萨斯州益智玩具公司 Viahart 首席执行官哈特表示,该公司正努力在90天内将尽可能多的中国商品运抵美国。美国零售联合会首席执行官马修·谢伊称,关税调整将为正在为圣诞节假期订购商品的美国零售商提供短期缓解。此前许多公司警告,如果关税争端得不到缓解,到11月圣诞购物季开始时,美国商店货架上将会空空如也。
一些中国外贸企业也开始加班加点。据央视报道,在江苏扬州,一家外贸企业一大早就收到美国客户5封邮件,还有超500万元的新订单。美方在邮件中称:“请确认最快交货时间,我们要把之前耽搁的时间尽量弥补回来。”在广东东莞,由于对美发货量大增,一家物流企业员工进入“三班倒”节奏。
美企担忧90天之后
法新社14日称,尽管中美暂时大幅下调关税,但美国商家,特别是中小企业仍感到焦虑,担忧90天后美方政策“可能出现波动”。“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努力保持头脑清醒,”位于密西西比州的一家玩具公司CEO安娜·巴克说,该公司设计的玩具依赖在中国制造。对她来说,从周三开始的90天就像一个“缓刑期”,下订单、生产产品并运往美国需要很长的时间。虽然她对美中可能继续进行关税谈判持谨慎乐观态度,但是巴克担忧,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仍加征30%的税率(保留的10%税率加上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产品征收的20%关税)对于一家小公司来说仍然“太高了”。
彭博社引述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首席执行官拉马尔的话警告称,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仍然加征30%的关税,这将“导致开学季和圣诞假期消费成本高昂”。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斯旺克表示,关税仍然很高,这意味着美国零售商和消费者仍将承受很大负担,小企业由于利润率较低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拉马尔呼吁美国政府与中国和其他国家达成持久协议,为企业提供更多长期确定性。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经济项目主任勒克称,如果不永久取消加征的关税,美国可能会继续面临“经济低迷”的局面。他说:“美国企业在试图制定长期采购和投资决策时仍处于不确定状态。”
美国《新闻周刊》引述多名专家的话称,尽管调整关税和90天的休战期为美国企业补充库存提供了暂时的喘息机会,但它未能解决争端。时间窗口很紧,美中能否找到解决经贸关系结构性紧张问题的方法仍未可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经济项目主任肯尼迪称:“我们担忧未来几个月美国的政策仍将发生波动。”
尽管美国商界呼吁政府继续削减关税,特别是取消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商品征收的20%关税,但仍有一些美国政客在芬太尼问题上对华抹黑。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日前声称,如不能协调解决芬太尼问题,中方将付出代价。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芬太尼是美国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责任在美国自身。美方无视中方善意,对中国无理加征芬太尼关税,这严重冲击中美在禁毒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也严重损害中方利益。美方如果真心想同中方合作,就应该停止对华抹黑推责,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同中方进行对话。林剑对记者说,“你提到的美方人士罔顾事实,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我们坚决反对”。
多国思考如何对美谈判
中国和美国在关税问题上暂时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深入思考到底应该如何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周二在欧盟财长会议结束后表示:“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正朝着正确的方向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仍然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这会相应地扭曲贸易形势。”
美国“政治新闻网”13日称,在中美达成协议后几个小时,特朗普就猛烈抨击欧盟。报道称,尽管欧盟多次尝试与华盛顿谈判取消加征的关税,但尚未取得突破。布鲁塞尔此前曾警告,如果谈判陷入僵局,将对95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美中关税共识或导致美对日谈判优先度下降。”日本共同社14日称,日本政府内部有观点认为,“迄今为止的(日美)谈判已积累了基础,因此美中互降关税对今后日美谈判影响有限”。然而也有人担忧,美中关税战出现缓和,美国对日本让步的必然性就会减弱。一名政府相关人士称,“日本(利用美中摩擦)渔翁得利的可能性降低”,美国可能会以更强硬的态度对待对日谈判。
印度政府13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正式申诉,计划对部分美国输印商品加征关税,以回应美国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美国彭博社称,尚不清楚印度态度突变的原因,但印度此举距中美经贸会谈取得成果仅隔几个小时,引发各方联想。报道称,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戈亚尔预计将于5月17日至20日访问美国,与美国政府官员进行关税谈判。知情人士透露,印度计划对美国商品征收的报复性关税将成为谈判的一部分。
《印度斯坦时报》称,这是印度首次对美国的关税政策采取报复措施。新德里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创始人斯里瓦斯塔瓦表示,新德里在WTO采取的行动表明了其强硬的立场,“印度的举动反映了一种更广泛的转变:在全球贸易规则框架内维护自身利益,以保护其经济利益”。
“受到美国威胁的每个人,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可以从中国那里学到一课。”《大西洋月刊》称,事实显示出清晰的模式:尽管美国迫使对方屈服,真正屈服的人反而会面临更多羞辱和压迫。文章称,“反制并不意味着会赢,但屈服就注定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