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这样的“急救地摊”在更多城市“开张”,让知识和善意深深扎根,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安全、温暖的社会。
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公园一角便会支起一个特殊的摊位:摆着心肺复苏假人和急救包,教授急救技能。
摊主是一对夫妻――吴磊和刘静,分别是太和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办公室副主任和急诊科护士长。两人坚持摆“急救地摊”8年多,帮助十多万人掌握“救命术”。
摆“急救地摊”的初衷是……
提及摆“急救地摊”的初衷,吴磊不禁皱起眉头,满脸遗憾。
“8年前,一名40多岁的男子钓鱼时意外溺水,虽然很快被救上岸,但因现场无人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巧,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最终未能挽救生命。”吴磊说,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逝去,“那种无力感,我至今都清楚记得”。
在急诊科工作20余年,刘静也目睹了太多因缺乏急救知识导致的悲剧。他们夫妻当即决定:把急救课堂从医院“搬”到街头,开始“摆摊”教学。
吴磊(左一)、刘静(右一)在摆“急救地摊”
“刚开始确实不容易,也打过退堂鼓。”吴磊说,但他的目标很简单,“只要我讲就会有人听,只要有人学,就有可能挽救生命。”渐渐地,摊位前开始有人驻足,也有人主动提出想尝试。
“多教会一个人,就多一分安全保障”
8年多来,吴磊和刘静牺牲了很多周末、节假日以及工作日晚上的休息时间摆“急救地摊”。据不完全统计,接受过“急救地摊”培训的学员,已在危急关头成功施救二十多名遭遇溺水、突发心梗等情况的人员。
“前不久,我们摆摊的时候,还有居民特地跑过来跟我说,他用学到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救回了同事家的小孩。”吴磊说,每当听到这样的分享,他们夫妻俩就更加坚信,“每次摆摊,哪怕只有一个人学会,也是值得的”。
“两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刘静说,她最大的心愿是能有更多人参与到急救普及这项事业中来,“多教会一个人,就多一分安全保障”。吴磊说,他们会坚守“急救地摊”,一直摆下去。
“多教会一个人,就多一分安全保障”,吴磊、刘静夫妇八年坚守“急救地摊”,用行动证明这句话并非口号,而是守护生命安全的真心付出。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后来有人排队学习,再到二十多次成功救人的实例,人们对急救的看法逐渐改变,民间急救力量在守护生命安全中发挥了救护和科普的双重作用。
“急救地摊”不在少数
《看丹观察》梳理发现,多地都有类似的“急救地摊”。
【山西一护士“摆摊”十多年教人急救知识】
山西长治人民医院护士范璐霞从2011年开始,坚持用业余时间走上街头为路人讲解急救知识。她希望大家一辈子都用不上,但希望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敢救、会救。
【退役军人在成都街头教会两千余人救命术】
据2025年6月5日报道,在四川成都玉林路的街头,一个特殊的摊位吸引着往来市民的目光。退役军人李春亮跪在地上,面前摆放着AED、心肺复苏模拟人等专业教具,用洪亮的声音吆喝:“免费学急救,关键时刻能救命!”从2024年11月开始,这个看似普通的“急救小摊”已培训超2000人。
“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地摊”!
很多网友为这对夫妻点赞!
也有网友说,“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地摊”。还有网友说要过去学习~
在专业医疗力量抵达前的“黄金四分钟”,公众的急救能力至关重要。我们看到,公众急救能力的提升,既是对专业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也让社会更具韧性。希望这样的“急救地摊”在更多城市“开张”,让知识和善意深深扎根,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安全、温暖的社会。
来源:央广网综合人民日报、山西日报、齐鲁晚报、网友评论等
本期编辑:刘尚 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