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养殖场有230多口池子,这盘鲍鱼苗已经2.2厘米,成活率高、长势好。”8月初的一天,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鲍鱼苗养殖户陈泽贤向前来采购鲍鱼苗的客户介绍。
澳角村地处东海之滨,三面临海。走进澳角村,红白相间的楼房与古朴的闽南民居相映成趣,养殖大棚和海上网箱整齐排列。虽然还处于海洋伏季休渔期,但澳角村很是热闹。这里富饶的海洋牧场、秀丽的滨海风光、独特的渔村文化吸引各地客商和游客纷至沓来。
村民们在澳角湾附近的养殖场里打包鲍鱼苗(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角村考察。2001年,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曾经来过这里。时隔23年,看到澳角村发生巨变,总书记深感欣慰地对乡亲们说,乡村振兴还是要发扬优势,做好“海”的文章。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
“有水就有产”,澳角村依托优质海域大力发展海产养殖业。“鲍鱼苗怕高温,澳角湾不仅水质好,而且夏天水温较低,特别适合鲍鱼苗‘度夏’,所以我们的售卖期能延长到10月份。”陈泽贤说。
这几年,陈泽贤在自家的养殖场安装上了物联管理系统,在手机上就能完成鲍鱼池水量调控。养殖鲍鱼苗27年来,他坦言,在科技加持下,自己对鲍鱼苗的繁育和养殖越来越得心应手,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立足“海”的优势,曾经依靠单一捕捞业为生的澳角村,如今走出了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路子。全村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微商、乡村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让碧海银滩四季都是“金山银山”。
游客在澳角村水上平台体验海钓(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今年,通过线上和线下两条销售渠道,我的海产干品订单量比往年增加;入夏以来,澳角村的旅游进入旺季,周末我家的民宿基本满房。坚信靠海吃海,我们的日子能越过越好。”澳角村电商、民宿创业者林湖斌说。
澳角村党委牢记总书记“村级党组织要发挥火车头作用”的要求,带领群众积极实施“科技兴海、以港兴村、以海富民”的发展策略,今年谋划的29个共同富裕样板村建设项目进度目前已过半,新建成的澳角诗歌文化园里书声琅琅。这几天,澳角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华忠和村干部奔走在“渔获满舱”新馆和筹划国家中心渔港建设现场,为即将到来的开渔节忙碌着。
澳角村渔船整装待发,迎接开渔节(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目前,澳角村有高科技养殖场138家,水产品加工及收购企业38家,电商企业117家,渔家民宿近50家,“海”的产业走进家家户户。以五大主导产业为引领,澳角村正逐步形成复合型海洋产业体系,2024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5.5亿元。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将坚持做好‘海’的文章,积极探索渔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带领乡亲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得更广、更远。”林华忠说。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制: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
统筹:陶玉德
策划:陈洪亮 卜叶
记者:龚雯
鸣谢:东山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