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中文网 / 正文

AI医疗:如何在技术突破与人文关怀间寻找平衡?

财富中文网 2025-11-20 01:31:29

当微软最新的AI诊断系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复杂病例测试中得分高出人类医生四倍时,AI医疗再次站上舆论风口。

实验室的亮眼数据能否进入真实的诊疗场景?AI是否会取代医生?

近日,在吉隆坡举办的《财富》创新论坛上,《财富》创新论坛联合主席兼AI编辑Jeremy Khan、新加坡国立大学卫生系统临床咨询集团总监Zubin Daruwalla、医渡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宫盈盈、KPJ医疗保健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总经理Keat Chyuan Chin围绕AI医疗的落地挑战、安全与人文价值展开深度对话,试图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多维度思考。

从“实验室高分”到“临床落地”

AI在受控环境中的优异表现,为何在真实临床中屡屡遇挫?

Jeremy Khan援引哈佛大学一项研究为例,如果单纯给医生提供ChatGPT,诊断效果毫无提升;唯有先让AI分析病例事实、再由医生给出二次意见,才能实现“人机协作最优解”。

这一问题直指AI医疗落地的核心矛盾:技术能力与临床需求的脱节。

“医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AI能做好科学的部分,却难替代艺术的部分。”Zubin Daruwalla说。他指出,当前AI医疗存在严重的“炒作过载”,很多人忽视了医学的复杂性,医生诊断不仅依赖数据,更需结合患者的文化背景、生活情境与临床经验。

而落地最大的障碍,在于临床工作流程的改变。他表示:“医生经过多年培训形成固定工作模式,强行加入AI工具只会增加负担,而非减负。”

宫盈盈则从企业实践角度印证了AI医疗落地的艰难。她透露,医渡科技为搭建医疗数据基础设施,曾经历四年“零收入”阶段,投入超1亿美元打通医院内部“信息孤岛”,才让AI具备数据处理能力。

“没有扎实的底层数据,再先进的AI模型都是空中楼阁。”她提到,即便是如今已部署的AI智能体,也是经过反复筛选、聚焦高频需求后才得以推广。“医生没时间试错,不好用的AI工具自然会被淘汰。”

Keat Chyuan Chin的观点则更贴近患者视角。作为马来西亚最大私立医院连锁的负责人,他分享了一项调研结果:近3000名患者中,没有一人因AI工具选择医院,“患者信任的永远是医生,而非程序”。

在他看来,AI的定位应是“医生的助手”,而非“替代品”。KPJ在APP中嵌入的聊天机器人,核心功能是帮患者匹配医生、查询治疗方案,而非直接诊断,“这样既发挥AI的效率优势,又不削弱医患信任”。

AI能否打破资源壁垒?

“AI医疗的终极价值,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宫盈盈的这句话,引发了关于“医疗民主化”的讨论。

她分享了一种新的实践:在北京、深圳推出的补充医疗保险,保费最低不到30美元,最高可理赔300万元人民币,且不设健康门槛。“这背后靠的是城市级医疗数据基础设施:通过预测总人口医疗成本,让保险公司能盈利,也让普通人买得起保险。”此外,针对非重症疾病的AI医生,已开始服务大众,未来还计划将顶级医院的AI辅助工具向基层推广。

Zubin Daruwalla肯定了这一方向,但他也提醒说到:“医疗资源的民主化不是一刀切推广技术,而是在安全前提下,让资源薄弱地区也能用上可靠工具。”他对预测性技术提出谨慎态度:“如果基因检测只告诉你有癌症风险,却没有干预方案,这种技术反而会增加患者焦虑,毫无价值。”

Keat Chyuan Chin提到,KPJ通过AI语音识别、智能病历系统,将医生的行政工作时间从70%降至更低,“医生有更多时间接诊患者,尤其是基层医院,能服务更多人”。此外,AI驱动的个性化医疗,让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能获得精准方案,“这避免了通用治疗的浪费,让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

未来共生:医生与AI的“协作之道”

一个终极问题是:未来医生与AI将如何共处?四位嘉宾达成共识——AI不会取代医生,但不懂得运用AI的医生,可能会被同行取代。

Keat Chyuan Chin强调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KPJ正将“AI协作能力”纳入下一代医生的培养体系,不仅教他们使用AI工具,更要理解AI的局限性。“我们要培养的是‘会用AI的医生’,而非‘依赖AI的医生’。”

Zubin Daruwalla则提到培训的关键:“技术培训不能‘走过场’,要让医生真正掌握高效用法。”他以Epic系统为例,若医生能学会“五点击完成手术安排”,就能节省大量时间,“但很多医院缺乏这样的针对性培训”。

宫盈盈的观点更直接:“AI必须足够智能、足够易用。”医渡科技会持续监控AI智能体的使用数据,优化高频工具的体验,“医生很忙,没耐心学习复杂工具,不好用的AI,自然会被淘汰。”她说。

当AI医疗从实验室走向诊疗室,技术突破与人文关怀的平衡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命题。正如Jeremy Khan在结尾所言:“AI的价值不在于它能比医生做得更好,而在于它能让医生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