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谈 | 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

新浪国内新闻 2025-11-24 11:00:1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参天大树必有根,万里长河必有源。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也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党员干部面对群众时应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彭德怀同志曾以“扫把”与“泥菩萨”作比,给出了质朴而深刻的答案。他说:“我们要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经不起一扫把打。扫把虽然是小物件,躺在屋角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个家都离不了它。”尽管这是战争年代讲的话,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扫把”,是群众手中的得力工具,其价值在于“被需要”,在于经年累月地“为人民服务”。相较于那些“泥菩萨”,“扫把”常被静置于墙角廊间,其貌不扬,默默无闻,但尘起之时,便是它挺身而出之际。既是去污除垢的“实干家”,也是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老伙计”。做一把俯身服务的“扫把”,还是当一尊被敬而远之的“泥菩萨”,是对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以什么样子出现、如何对待群众的拷问,是对其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的检验。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每一位党员干部应时时自省,永葆公仆本色,自觉成为一把人民用得顺手的“扫把”,坚决不做中看不中用的“泥菩萨”。

像“扫把”一样为民服务,就要对群众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历史的回响中,有苏区干部“夜打灯笼访贫农”的点点星火,有长征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鱼水情深,有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赤诚奉献。党员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党员干部当亲人。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去做事,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群众感受就会不一样。

像“扫把”一样为民服务,就要果断放下架子、真正扑下身子。解决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离不开扎实的调查研究,而办法就在群众中。群众在实践中产生的需求、形成的经验和智慧,许多是书本上读不到、会场上听不到的,只能上门求教。初到福建政和县任县委书记的廖俊波,跑了1万余公里路,全身心投入调研之中,深入群众倾听民意;刚到广西乐业县百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上山下地与群众一起干活,走访全村195户贫困户,绘制“民情地图”。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考验的是工作作风,厚植的是人民情怀。党员干部要多到群众意见较多、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听原汁原味的实话,看没有“滤镜”的实情,掌握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从中找到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办法。

像“扫把”一样为民服务,还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或是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要注重群众评价,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来评判,群众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的就坚决纠正,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擘画宏伟蓝图、指明前进方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名党员干部争当群众离不开的“扫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对全会部署的事雷厉风行干、群众认可的事义无反顾干,定能一步一个脚印把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湛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