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场地使用费

新浪国内新闻 2025-07-05 00:14:56

“城中社区交通便利,人流密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何只有分红和政府门面租金?”日前,忻城县委第二巡察组到城关镇开展巡察,在翻阅村集体经济资料时,一本单薄的收入台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相较于其他四面环山的村屯,该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显得过于单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本土人才成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也随之增加。城中社区接近县城,地理位置优越,办公场地宽敞,理应是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培训业务的首选之地,可该城中社区近五年内竟没有一笔场地使用费入账。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蓝组长察觉出异样,是该社区条件不符合培训要求?还是另有隐情?

循着疑点,巡察组到县就业服务中心查阅近几年内的培训台账,记录清晰显示2020-2024年间,来宾市共有6所培训机构先后12次租用城中社区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且场地使用费已全额支付到位,共计17500元。然而这笔本该入账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却如同石沉大海,踪迹全无。

巡察组即刻决定约谈社区干部,询问这笔场地使用费的下落。

“场地都是我们免费提供的,没有收到过场地使用费……”起初,对方言语支吾,含糊其辞,试图以无经费的说辞搪塞。

“据我们跟相关部门和机构了解到的情况,场地使用费已支付到位,究竟是支付到谁的账户?”蓝组长直指核心,继续追问。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该社区8名干部最终承认由于贪欲作祟,心存侥幸,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应入账的场地使用费以“劳务费”名义违规进行账外处理,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

随后,巡察组将问题形成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深入核查,并及时向城关镇党委反馈,要求其立行立改,加强财务管理。目前,该社区8名干部已被县纪委监委依规依纪立案查处。

以此为契机,该县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薄弱环节,靶向发力,精准施策,通过设立对公账户、健全资产台账、完善相关制度等方式,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力度,切实守好群众的“钱袋子”。(忻城县委巡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