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央广独家 / 正文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央广独家 2025-11-11 22:32:38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将“讨彩头”变成了“拦路收费”的强制交易,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传统,更违反公序良俗、触碰法律红线。

近日,“拦婚车讨烟致新人打车离开”一事,引发网友热议。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拦婚车要烟”逼新人弃车离开

据媒体报道,11月5日,河北廊坊一对新人的婚车遭拦截,对方索要50条烟作为喜钱,最终新人决定弃车离开。

报道称,当事婚车车队司机透露,拦车者提出要么给50条普通香烟,要么给10条高档香烟,否则不让婚车通行,双方僵持约一个小时。

11月6日,车队司机告诉记者,新娘不是廊坊当地人,被拦位置为新娘暂住的酒店停车场,婚车需要从酒店开往新家。新娘当天刚下楼,婚车就被拦住了,“反正没坐婚车,自己走出停车场,他(拦车者)要50条烟,听说新娘回去都给气哭了,人家说挺遗憾的,都没坐上婚车”。另据媒体报道,事发后新人并未报警。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新人弃车离开 视频截图

对于婚车钱的问题,该司机表示,他们是跟婚庆对接,婚庆要等婚礼完成结账后,再单独对接婚车车队。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官方通报

11月11日,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人民政府发布情况通报:

经核查,2025年11月5日,胡某某、殷某某等6人以“道喜”为名拦截婚车索要9条香烟(未指定香烟品牌)。双方交涉约20分钟无果后,新人换乘自家车辆离开,胡某某等人未得到香烟自行散去。经与当事人多方核实,现场索要香烟数量9条,网络流传索要50条香烟系接亲车队司机宋某某误传,公安机关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公安机关已视情节轻重依法对拦婚车人员胡某某、殷某某等6人给予行政处罚、批评教育处理。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趁喜打劫” 算不算拦路抢劫?

遇到婚车讨把喜糖图个喜庆,这种情况在多地婚礼习俗中很常见。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种习俗,拦道阻车、强讨财物、不给不让走,扰乱了社会秩序、触碰了法律底线。

实际上,“趁喜打劫”事件频繁冲上热搜,不仅搅乱婚礼喜庆氛围,更让不少网友质疑:这种行为算不算拦路抢劫?从“讨喜”到“索财”,究竟踩了哪些法律红线?对此,央广网《费权说法》栏目采访到律师、法学专家对此进行分析。(此前报道>>逼停婚车、要烟要钱!拦婚车索财算抢劫吗?律师解读→

“传统婚俗里,拦婚车讨颗喜糖、要个小红包,是邻里亲友间的互动,本质是新人自愿的赠与行为。”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伟律师告诉记者,这类行为通常金额小、无强制,符合公序良俗,与违法索财有本质区别。

但很多“讨喜”已异化为“强要”。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本雄进一步指出,判断是否违法,可从两个维度看:一是“是否有组织、多次实施”,如有人组团在宾馆、路口专门盯婚车,属于“职业索财”;二是“索要金额与方式”,若明确提出“10条烟”“扫码转账”等具体要求,或不给钱就堵路不让走,就具备了违法特征。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新人弃车离开 视频截图

拦婚车索财是否构成拦路抢劫,以及会面临何种法律后果,需结合行为性质与具体情节综合判断。

“多数情况下不算抢劫,但可能构成敲诈勒索或寻衅滋事。”徐伟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抢劫罪,要求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且该行为需达到“足以压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比如持刀威胁、殴打车主等;但拦婚车索财者多依赖“软胁迫”,利用新人“怕耽误吉时”“不想闹僵”的心理施压,而非直接使用暴力,“这种情形更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不给钱就堵路’等威胁、要挟手段,迫使对方交出财物”,若索要金额达到1000至3000元(各地标准略有差异),或多次实施,就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面临刑事处罚。

“例如,近日有媒体报道,陕西咸阳一婚车遭越野车主拦路索要红包,被索要红包及20条中华香烟,婚礼仪式马上开始,沟通无果,伴郎团‘硬核’抬车。中华香烟按市场价450元/条计算,金额达9000元,已满足‘寻衅滋事罪’的立案标准。”徐伟分析,根据司法解释,强拿硬要公私财物价值1000元以上,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他表示,此类行为同时扰乱交通秩序,属于“破坏社会秩序”的情形,量刑更重。

仅在极少数情况下,拦婚车行为可能升级为抢劫,比如拦车者为索财故意拍打车身、拉扯车门,甚至威胁“敢开车就砸车”,这种带有暴力或暴力威胁的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抢劫,徐伟表示,“抢劫罪无金额要求,一旦构成,最低可判3年有期徒刑”。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如果遇到

建议新人第一时间拨打110

拦婚车讨喜钱是很多地方的风俗。按理说,结婚是大喜的日子,按照地方风俗热闹热闹也没有多大问题。而有问题的是,不能打着风俗的旗号耍流氓、当无赖,更不可以将拦婚车讨喜钱变成“生财之道”甚至是“拦路抢钱”。

“不少新人怕耽误吉时,选择‘花钱买平安’,反而助长了违法者的气焰。”徐伟给出建议,第一时间拨打110,保留现场视频、录音证据,等待警方到场处置,避免冲突升级;若情况允许,可让亲友引导婚车绕行,优先保障婚礼流程,后续配合警方调查;切勿与拦车者争吵、推搡,避免从“受害者”变为“违法者”,交由警方依法处理即可。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婚礼是人生重要的喜庆时刻,不应成为违法者谋利的‘机会’。”孙本雄表示,民俗的核心是“祝福”,而非“强取”,任何借“沾喜气”之名行违法之实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梅志罡认为,地方管理部门需将“预防为主,惩治为辅”作为核心原则,通过宣传让群众清晰认识到违规婚俗的严重性,明确婚俗文化的边界与违法红线,最终发挥法律的指引作用,从源头减少陋习发生。群众应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深刻理解传统婚俗的内涵与意义,在传承过程中坚守“合理性”原则,不将讨喜的正常婚俗异化为违法拦婚车、给他人制造麻烦的恶俗,更不实施披着“习俗”外衣、以恶意取财为目的的打擦边球行为。此外,他还强调,“监管部门不能仅停留在‘个案处罚’,需织密‘预防+严惩’双重治理网络。唯有监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从‘单一执法’转向‘多元协同’,才能彻底铲除陋习土壤。”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大喜日子给人添堵”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看丹观察丨“拦婚车索烟”6人被处罚!网友:别拿习俗当遮羞布

向新人要喜糖、喜烟本是一种送上祝福的喜庆互动,这些人却将此异化为敛财工具,他们拦道阻车、强讨硬要,将“讨彩头”变成了“拦路收费”的强制交易。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传统,更违反公序良俗、触碰法律红线。

打击类似变异的“讨彩头”行为,公安部门不妨建立“小案快侦快处”机制,依法从快从严处置,形成更强的威慑效应。这也提醒我们,要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形成更有约束力和认同感的“文明婚俗倡议”。由个案及现象,全社会要进一步形成合力纠正各类“礼俗之偏”,让传统民俗焕发文明新风,莫让陋习闹人心。

来源:央广网综合封面新闻、@网信廊坊、网友评论等

本期编辑:蔡梦雨 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