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假者之所以屡屡得逞,正因为他们精准拿捏了人性痛点与制度漏洞。
近日
“假新娘骗五婚,新娘亲友全是演员”
一事引发关注

女子5次与他人结婚骗取近200万元
男子冉某为与41岁女子赵某成婚,投入订婚钱、彩礼及婚礼开支等30多万元。然而,这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赵某是一名“职业新娘”,就连婚礼上出现的新娘母亲、舅舅、嫂子等亲友,全是假冒身份的“演员”……

更令人震惊的是,涉案的赵某与张某是狱友:赵某曾因诈骗罪5次获刑,张某也曾3次因诈骗罪获刑。两人出狱后合谋,以缔结婚姻为幌子实施诈骗,还伙同陈某、崔某等人组成“婚骗团伙”。赵某多次与他人“结婚”,致使5人分别被骗30多万元至50多万元不等,其中赵某参与诈骗数额达177万余元。


6人犯诈骗罪获刑
其中一女主犯被判13年11个月
经法院查明:2020年11月至2023年5月,赵某等人共实施五起诈骗。其中,赵某参与诈骗数额为1770184.2元,张某参与诈骗数额为665868元,陈某参与诈骗数额为940821元,崔某参与诈骗数额为173400元,段某参与诈骗数额为190260元,鲍某参与诈骗数额为28600元。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赵某、张某、陈某、崔某、段某、鲍某6人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一年一个月至十三年十一个月不等有期徒刑。根据各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及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判决:赵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十一个月,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一审判决后,段某提出上诉。近日,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二审判决书。二审法院审理后改判其缓刑。

当“身份标签”被异化为捷径
便让造假者有机可乘
此前, 江苏科技大学前教授郭某被指学术履历造假一事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媒体此前报道,郭某因涉嫌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问题,被警方带走调查。11月18日,江苏科技大学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经调查取证,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按规定解除了与郭某的聘用协议。

11月22日,俄罗斯工程院向记者表示,郭某院士资格暂予中止,并对其提交的材料合规性进行审查。11月21日,俄罗斯工程院中国总部发布情况说明,核查“郭伟2025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相关信息,结果将及时公布。
假的,真不了!
造假者之所以屡屡得逞,正因为他们精准拿捏了人性痛点与制度漏洞。婚骗团伙瞄准的是大龄青年的婚恋焦虑,假博导则钻了部分高校“唯头衔、唯论文”的评价空子。
这背后,既反映出婚恋平台核验缺位、学术审核流于形式的制度短板,也折射出现实中对“完美标签”的盲目追捧。当“身份标签”被异化为捷径,便让造假者有机可乘。
婚姻、学术的本质皆为真实与信任,这类骗局的危害远超经济损失,更会透支社会诚信。遏制此类乱象需多管齐下:个人要摒弃浮躁心态,提高辨识能力,对“完美人设”保持警惕;婚恋、高校等领域需进一步扎紧制度篱笆,建立更加严格的核验机制,不断打通信息壁垒,让关键信息可查可验;同时也要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共同守护社会信任,让造假者无处遁形。

“追责!”
网友都很气愤
离了大谱!
一定要重罚!





你怎么看?
来源:央广网综合法治日报、红星新闻、新京报、网友评论等
本期编辑:程茜 郭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