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蜜雪冰城的出海版图更进一步。据市场消息,其旗下咖啡品牌“幸运咖”正在筹备马来西亚五家门店的开业,这或将是该品牌出海的第一站。据知情人士称,它与蜜雪冰城在马来西亚的市场定位相似,主打平价市场。
而在国内市场,一直聚焦三四线城市的幸运咖,近期正在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一二线城市加速扩张,预计在今年年底实现门店破万。
在门店扩张和出海方面,幸运咖背后的蜜雪冰城都深谙其道。蜜雪冰城目前是全球门店数量最多的现制茶饮品牌。截至2025年初,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总数已超过4.6万家,位于中国内地以外的门店数量已近5000家,其中东南亚市场门店数量占比超80%。
2020年,创立二十年有余的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数量破万,它进行了成立以来、IPO之前的唯一一次融资——由美团龙珠、高瓴投资、CPE源峰三家头部机构联合投资,总额超20亿元,投后估值超200亿元。
拿到资金的这一年,蜜雪冰城在拓展本品牌门店数量之外,还全资收购了由其出资孵化的独立咖啡品牌幸运咖,并开放加盟。时任总经理张红甫立下“五年内复制一个蜜雪冰城”的目标,并将幸运咖定位为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
与瑞幸同样诞生于2017年的幸运咖,早期曾因15元的价格档位而在市场上反响平平。直到被接手,它的定位才与蜜雪冰城步调一致,坚持低价策略,主攻三四线城市和大学城。在蜜雪冰城的支持下,幸运咖门店数量在次年快速增长至500家以上。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3年最后一天,幸运咖以近3000家门店数成为中国第四大现磨咖啡品牌。期间,中国咖啡市场经历了激烈竞争期,幸运咖也曾面临闭店,门店增长一度停滞。
今年蜜雪冰城进一步倾斜资源,着力于扶持它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初,幸运咖制定了一系列扩张计划,期望于今年年内达到万店目标。截至目前,幸运咖门店数量为7000余家。今年也是张红甫针对幸运咖“五年内复制一个蜜雪冰城”计划的最后一年,在门店更大范围铺开的同时,出海也是关键一步。
东南亚市场是蜜雪冰城全球化的起点,如今幸运咖也将这里作为出海第一站,踏上了经过前者验证的路。
自2018年起,蜜雪冰城积极布局海外,是较早一批出海的茶饮品牌,也是扩张速度最快的一家,目前已在东南亚多国布局数千家门店。
相较门店布局经验,对于幸运咖来说,更有价值的是母公司在当地搭建的供应链体系。
蜜雪冰城能用低价赢得市场,并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对供应链成本的极致把控。这一优势也被复制到了海外。截至2024年9月底,蜜雪冰城在中国拥有27个自主运营仓库,在东南亚有7个合计面积约6.9万平方米的自主运营仓库。但蜜雪冰城并不满足于此。
今年3月,蜜雪冰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上市当天其总市值就已触及千亿港元。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港股上市的动作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巩固领先地位。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将用66%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推进供应链广度和深度的升级,并计划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多功能供应链中心。在解释这项计划的原因时,公司写道——当地生产设施可以利用公司在东南亚现有的原材料(如热带水果)采购能力进行成本管理,公司认为,此举与从中国生产基地运输相比,能更有效地实现食材对东南亚门店网络的触达。
这些搭建将同时为幸运咖所用。自2019年被蜜雪冰城全资控股后,幸运咖开始接入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两个品牌的供应链实现贯通,共享采购、研发资源以及仓储物流体系。
蜜雪冰城为幸运咖提供了重要铺垫,但它也要面对与前者相同的课题。
在海外市场,蜜雪冰城正在面临来自当地品牌和中国品牌的挑战。今年以来,其海外门店数量出现减少,同店销售增长在2024年出现下降后未见明显改善。这或许也是它转而托举幸运咖的原因之一。
今年6月,瑞银将蜜雪冰城评级从“中性”大幅下调至“卖出”,原因在于两方面——首先公司估值过高,已充分反映甚至超前于长期增长预期;另外,其海外业务遭遇挫折,已陷入负增长。
对此,市场迅速做出了反应,蜜雪冰城的股价从6月初接近620港元每股的高点,下滑至如今不足500港元。
进入东南亚市场后,幸运咖将与同样来自中国的咖啡品牌瑞幸和库迪碰面,后两者皆于2023年进入当地市场。由于瑞幸在当地主打“品质路线”,若幸运咖走平价定位,那么它将与库迪展开更直接的竞争。
从时间上来说,库迪出海较瑞幸晚了几个月,但它在海外扩张的势头更加迅猛。截至去年10月,出海仅一年时间,库迪已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覆盖日韩新、东南亚、中东、澳大利亚、美加等地。
今年2月的媒体沟通会上,库迪宣布,在2025年底前冲刺全球5万家门店。鉴于其国内门店已达到一定密集度,库迪可能会倾向于加快海外市场的门店铺设。
幸运咖或与库迪在东南亚,以及更广阔的海外市场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