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A股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非宁德时代莫属。9月15日早盘,宁德时代A股一度暴涨超14%,创下历史新高,推动新能源板块拉升,其中电池ETF涨幅一度超5%。这场资本盛宴背后,是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也引发了市场对新能源行业是否迎来真正拐点的思考。
截至15日收盘,宁德时代A股上涨9.1%,总市值跨越1.6万亿元。诸多利好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当日早间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围绕订单确认、交付与验收、支付与结算等关键环节作出了规范倡议。这项倡议明确要求整车企业支付账期自供应商交货并通过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同时明确货物验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整车企业延期支付货款将增加供应商经营压力,直接影响企业投入,不利于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这项政策有助于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并称17家重点整车企业克服困难作出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承诺,体现了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作为整车企业关键供应商的电池厂商,无疑是这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同时,工信部等八部门上周末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这意味着接下来16个月,平均每月要销售129万辆新能源车,相当于每销售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而如果以1550万辆目标倒推,动力电池需求将突破850GWh,较2024年净增约140GWh。
另外,发改委、能源局在三天前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储能产业打开了新空间。该行动方案提出了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五方面举措,包括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拓展、推动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提升、引领新型储能创新融合、加强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加快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完善,并设定了总体目标,即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即180吉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除了三大政策利好,新能源行业本身的基本面也在持续改善,尤其是储能市场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根据寻熵研究院数据,2025年8月落地的储能系统、EPC(含设备)订单规模分别达到25.8GW、69.4GWh,创历史新高。中信证券等机构的研报指出,部分头部电池厂家的2026年储能电池订单已接近排满,反映出行业对未来需求的强烈预期。
据行业人士透露,国内电价改革之下,电价波动变得更大,峰谷价差随之拉大,这让大型储能项目通过“低买高卖”电力赚钱变得更容易,投资回收周期缩短,项目经济性变好,更多人愿意投资储能项目,对储能电池的订单(排产)增加,推动储能电池涨价。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看到趋势后提前增加备货,进一步拉动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导致整个供应链(锂、钴、镍等)价格都开始上涨,例如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自8月以来已经反弹12%,至大约7.8万元/吨。
实际上,无论是储能还是动力电池,市场竞争之激烈程度都在与日俱增,碳酸锂价格一度从60万跌至10万以下即是明证。摩根士丹利于9月11日发布报告指出,宁德时代的行业领导地位非但没有在竞争中被削弱,反而得到进一步强化。报告称,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在欧洲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实现了显著的份额增长,而在其他小型电池制造商的份额依然“低迷”;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利用其巨大的成本优势和基于高质量的更优保修条款,主动压低市场价格,将竞争对手的利润挤压至盈亏线以下,因此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对于固态电池,摩根士丹利则称之为“更多是炒作而非机遇”,因其认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是一场基于成熟材料科学和工程能力的研发投入竞赛,宁德时代将继续引领这个前沿市场,出现颠覆性的“黑马”竞争者的可能性非常小,而目前市场上发布的所谓原型产品,其商业化仍需未来三年内完成大量工作,在现阶段等同于“零收入机会”。
报告数据还显示,在经历了一轮板块上涨后,宁德时代A股的估值反而成为了“行业中最便宜的”,因为以2026年预期市盈率(P/E)计算,宁德时代仅为17.5倍,而部分同业公司则远高于此水平。
显然,这种相对较低的估值与公司行业龙头地位和增长前景之间的对比,对投资者而言颇具吸引力。随着汽车电动化趋势发展,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以及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宁德时代有望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领先地位。在锂电乃至于整个新能源行业新一轮景气周期中,其作为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也将愈加明显。
回顾行业历史,从2010年“十城千辆”试点到2023年产能过剩,锂电三轮周期皆循“政策—补贴—电动车”轨迹;而从2024年开始,储能接棒,海内外大型储能项目同步井喷,本轮景气不再靠补贴,而靠全球电网重塑,锂电进入“储能自驱”超长赛道,只要产能不再一哄而上,行业寒冬难返。宁德时代股价单日狂飙的背后,新能源的这场“王者归来”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