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淡出公众视野已久的马云多次现身公司。当大公司站在关键路口,创始人们或正回归舵手位置。
根据彭博社9月26日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马云的业务参与程度比过去五年高得多。他直接操盘的迹象愈发明显,特别是在AI领域,以及与美团、京东的即时零售战役中——做出了500亿元资金作为补贴投入外卖大战的决策,并要求集团持续向他汇报AI业务进展。
对于马云是否“全面回归”,阿里巴巴暂无回应。最近一次是在9月16日,他出现在阿里B区HHB酒吧,由阿里巴巴合伙人兼蚂蚁集团执行副总裁邵晓锋陪同。
大消费与AI将会是阿里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主线——8月29日,阿里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在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明确表示,以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面临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
阿里在大消费的百亿投入收获了一定回报。淘宝闪购8月日均订单已达到8000万单,峰值订单达1.2亿,月交易买家数已达3亿,较4月之前增长200%。高盛预测,外卖行业的竞争已改变市场格局,淘宝闪购有望获得45%的市场份额。
本地生活的竞争已经蔓延至线下。近日,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图推出基于真实用户行为产生的“高德扫街榜”,并强调该榜单永不商业化。
摩根大通发布研报指出,该功能是阿里推进“超级应用”战略的重要举措,高德地图有望成为其线下本地服务的主要入口,与淘宝、饿了么、支付宝形成协同效应,增强用户黏性及变现能力。该投行也于近期调高阿里目标价22%,由135港元上调至165港元,维持“增持”评级。
9月以来,阿里股价已上涨近20%。大消费之外,股价同样离不开AI的托举。
消息面上,在美国升级高端芯片出口限制的情况下,算力芯片迎来国产替代窗口期。阿里在财报交流会中提到,面对全球AI芯片供应及政策变化,公司已准备好“后备方案”。
有报道称,阿里正在开发一款新的AI芯片,意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这款芯片现已进入测试阶段,主要面向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并与英伟达的架构兼容。
在AI底层基建外,阿里也正在对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展开探索。
9月17日,哈啰宣布旗下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公告称,此次投资标志着双方将基于此前合作基础,进一步深化在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及Robotaxi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加速Robotaxi行业的商业化、规模化进程。
同一天,阿里巴巴港股涨5.28%,收盘价161.1港元,总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与年初相比,其股价已接近翻倍。
今年6月,哈啰出行与蚂蚁集团联合宁德时代,合资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首期出资超30亿元。
对于与哈啰的合作,吴泳铭表示:“哈啰在出行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阿里巴巴将发挥在AI和云计算的优势,与哈啰Robotaxi一起加速推进大模型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全面创新用户的出行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阿里在两条主线上的密集布局,让资本对其前景抱有较高期待,但若把时间线拉长,可以看出,距离其2020年的市值高点,阿里目前仍处于调整期。集团经历了漫长的组织结构调整,目前更像是“大象转身”后迈出的第一步,后续走势仍有待观望。
阿里用于市场份额争夺的投入已经对集团盈利造成压力。而包括高德地图在内的大消费业务,仍需公司持续的资金支持用以建立用户习惯培养和技术提升。围绕AI所展开的业务同样需要长期巨额投入。
摩根大通虽对阿里持“长期看好”意见,但也对其短期盈利能力的下降有所预期——该机构表示,阿里的首季业绩表现增强其中长期盈利前景信心,惟短期在增加投资下,令盈利受压,将2026年财政年度经调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13%,但将2027财年经调整每股盈利预测调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