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8日早晨,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本来是很大的利好,但A股却在当天突然出现了暴跌,网络上“主力借利好出逃”“牛市到头”等言论甚嚣尘上。网传用10年退休金补仓被深度套牢的爷叔也解套了,一般来说这样的散户代表获利往往意味着股市见顶。很多股民不由得担心,牛市还会持续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源头找答案,到底是什么原因出现了暴跌?个人浅见,9月18日的暴跌有三个原因:
1、整数关口与利好出尽:9月18日的上证指数早盘一度逼近3,900点关口(最高达到3,899.96点),创下自2015年8月以来的新高。众所周知,整数关口本身就有心理压力,再加上美联储降息的特大利好预期已经兑现。部分短线资金选择获利了结,形成了集中抛压。这种“利好出尽是利空”的交易行为在A股历史上并不罕见。
2、板块分化与机构调仓:A股现在慢慢开始“美股”化,即只有部分板块特别强,但其他板块非常弱,“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市场内部存在巨大分化。一年来,资金集中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科技板块,9月18日早晨也不例外,但当天午后半导体板块率先跳水,获利盘争相套现。
同时,之前比较火爆的有色金属板块和大金融板块(券商、银行)全线走弱,权重股的下跌极大地拖累了指数。但这并不是主力资金全面出逃,而是资金从高位板块向低位板块进行切换的调仓行为。
3、外部冲击:美联储虽然如期降息,但由于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斗法,原来很多人预期的降息50个点,只兑现了一半。鲍威尔还强调这是一次“风险管理式降息”(“a risk management cut”),并非连续降息周期的开始,反手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这导致美股和黄金在利率决议后也出现了回落,对全球风险偏好产生了一定的短期抑制。
不过我们认为尽管短期出现暴跌,但支撑牛市的基础不但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反而有望增强:
1、资金供应仍然充足,而且会越来越充足:不管鲍威尔怎么说,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已经正式开启了。特朗普提名的新美联储票委已经迅速就职。鲍威尔到2026年3月就任期届满,不可能留任。特朗普一定会提名听话的人当美联储的新主席。而即将下台的鲍威尔对美联储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削弱。
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基本倾向于降息或者保持低息,以至于很多经济学家惊呼“全球零利率时代到来”。全球资金供应将会异常充足,这有助于减轻人民币汇率压力,并为人行的降准和降息打开空间。
2、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从2024年年底开始,中国不断爆出各种高新科技成果,九三阅兵更是展示大量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武器。这大大提高了全球对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认识,而军工科技的发达不但给军工股提供了增长基础,而且还昭示着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市场之一。
资金不但趋利,更要求安全。中国市场原来虽然可以提供高回报,但被认为不够安全。现在中国展示了强大的武力,自然也就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市场之一。
3、政策红利预期持续:“新国九条”等政策说明管理层推动下的资本市场改革主要目的是提升股东回报和吸引长期资金。很多华尔街大行的报告都认为这为A股提供坚实的“慢牛”制度基础。
今年10月的大会让投资者对后续可能出台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增量,特别是在科技自立和刺激消费方面,有较高的期待。
4、A股估值仍然处在低位:尽管部分芯片股涨幅惊人,但市场整体估值依然处在低位。高盛的报告指出,目前沪深300指数12个月预期市盈率只有14.7倍,仍然低于历次牛市约15倍至20倍的历史估值上限,上升空间依然很大。
5、经济基本面已经见底:虽然经济数据仍然不能算好,但一季度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已经转正,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触底回升。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拉布布等创新销售企业,都创出了奇迹。前期的经济刺激政策已经开始出现效果,而新的大招已经在路上了。
综合一隅之见和多家权威机构观点,我们认为本轮牛市并未结束,而是刚开始不久,出现剧烈震荡也是正常现象。目前A股还不是一只行将入木的将死老牛,而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牛犊。
股民朋友们不要因为短期的调整而惊慌失措,丢掉筹码。只要手里持有的股票质地优良,那就要坚持下去。对于还有筹码的股民,9月18日的暴跌就是牛市中的“倒车接人”。(*)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