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贵州省织金县白泥镇纪委书记陈斌在进村入户监督检查时发现,部分群众在危房改造资金台账上有名字,实际却未领到补助资金。
陈斌心生疑惑,“当时就隐约觉得这里面可能存在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违纪违法问题线索。”
之后,陈斌一有空便到村里入户核查,锁定嫌疑人员系白泥镇社会事务办原负责人张某某,并初步计算出疑似被虚报冒领的惠民补贴约70万元,他立即向织金县纪委监委如实汇报这一情况。
织金县纪委监委迅速成立核查组到白泥镇展开核查,核查后决定对张某某立案审查调查,通过大数据比对、深入群众家中入户排查等措施,查清张某某违纪违法事实。
经查,张某某利用职务便利,私自留存215名群众身份证复印件开具银行账户,将贪婪之手伸向城乡低保群众、临时救助对象、孤儿救助群体等“鳏寡孤独”群众民生补助资金。
“张某某作案手段非常隐蔽,他将私自开具的215个银行账户混入到含有几千户的惠民补贴台账中,一些被套取资金的人员甚至已经死亡,导致一般的监督检查很难发现。”织金县纪委监委相关办案人员表示。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持续发力惩治“蝇贪蚁腐”。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党中央关于乡村全面振兴、惠民富民、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对反映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线索加强督办,对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严惩不贷,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
从各地查处的“蝇贪蚁腐”案件来看,问题多集中在惠农惠民补贴发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危房改造、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人员主要涉及“一把手”及资金管理和补贴发放等重点岗位人员。违纪违法手段呈现隐蔽化、多样化等特点——
手段隐蔽。如上文提到的张某某,采用虚列开支、伪造凭证、编造理由等方式对惠民补贴进行套取截留挪用。又比如,在集体账户管理方面,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赖双萍介绍,一些村干部以个人账户存储集体资金,导致公私资金混杂,便于其个人随时支取挪用,为逃避监管打掩护。
方式多样。在惠民补贴方面,除了传统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外,有的党员干部不按规定上报应停发或减少的补助金额,在制作打款清册时,将自己持有使用的银行账户替换为应停发或减少金额的账户。在征地拆迁领域,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发现一些村干部利用从事征地拆迁工作的便利,通过抢建、虚构、迁户等多种手段额外获取拆迁补偿款。
“蝇贪蚁腐”,直接啃食群众获得感。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纪委监委怎么干?
把案件查办摆在突出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纪委监委全面起底信访举报、“12345”政务服务热线、日常监督、审查调查和巡察等反映的问题线索,建立线索台账,做到“底数清”。组建专班,实行分管领导督办、协管领导包案推进案件查办。
江西省乐安县纪委监委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健全完善职能部门问题线索移送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发现问题线索155个,立案查处12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7人。
大数据赋能拓展线索来源。
荔浦市纪委监委结合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村级惠民资金管理发放等情况,与农业农村局、乡镇政府等进行信息联动,调取收集资金发放明细、资金管理账户流水等数据录入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并进行数据建模,对可疑数据进行分析、研判、预警。今年以来,坚持“线上督+线下查”相结合,通过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累计核查村级集体资金800余万元,收集梳理补贴资金错发漏发、利用职务便利违规领取补贴资金等预警信息4类,深入13个乡镇29个村(社区)开展监督检查15次,立案18件,处分17人。
扎紧制度笼子,完善钱权人三项制度建设。
杭州市余杭区纪委监委不断健全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体系,推动职能部门聚焦村级“三资”处置、工程项目实施、征地拆迁推进等重点工作,查找现行制度的空白点、模糊点,强化风险防控,做实制度建设。同时进一步细化“小微权力”操作流程,规范村干部行权用权程序,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基层监督战斗力。
四川省古蔺县针对基层监督力量不足、人员分散、效能不高等问题,纵向统筹乡镇(街道)纪(工)委、村民监督委员会等监督力量,形成“县统筹抓乡促村”局面;横向统筹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巡察、审计等监督力量,推动各类监督优势互补、协同贯通。
民生保障资金,不容任何人触碰。纪检监察机关将以铁的纪律维护群众利益,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欲知下周大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