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已不再仅仅是辅助工具,正在重塑企业践行ESG的方式和方法。它们使精准测算产品碳足迹、节能减排、降耗增收成为可能,并将合规负担转化为战略优势。优秀的企业如何利用前沿科技践行ESG,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风险?
10月10日,在福州举办的《财富》可持续发展峰会上,荣耀ESG总监刘小军、立讯精密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心总监林道锋、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曹聪以及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经理贾睿萌,分享了他们的实践与思考。

从“宏观目标”到“微观行动”:科技赋能精准管理与溯源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利用前沿科技践行企业ESG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如何将宏大的ESG目标分解为可量化、可执行、可追溯的具体行动。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经理贾睿萌强调了体系化的重要性。他提出,企业需要将ESG目标与研发、制造、供应链等各个环节挂钩,使数据能够“共生、共用”,从而持续改善。“当我们理解自己有哪些数据和知识的时候,如何利用技术的特征,比如大模型对语义的能力,知识图谱对数据关系的能力,将其结合起来使用,融入到数字化产品当中发挥价值。”贾睿萌说。
立讯精密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心总监林道锋认为,利用前沿技术,是为了更高效、明确地感知和度量自身,包括供应链ESG的表现,挖掘生产运营环节中隐藏的市场机遇,与客户和供应商共同创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他在列举绿色低碳的管理系统覆盖到供应商的实例时称,将能源管理、能耗管理、节能减排的指标与供应商同步,能够使ESG标准得以精准落地。
在ESG披露和透明度方面,前沿科技同样扮演重要角色。林道锋指出,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底层数据,确保了ESG信息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和透明度,这让第三方验证成为可能,也杜绝了数据“漂绿”的空间。
从“重复劳动”到“人机协同”:AI与机器人重塑生产与社会效益
制造业企业正利用前沿科技提升效率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曹聪分享了其在“精益化生产”理念下的两大尝试: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对我们来说,前沿科技意味着把精益化生产形成机制,从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维度,将对环境、资源、社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把企业的效益跟社会效益挂钩,尽量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曹聪说。
”
曹聪认为,利用具身智能将人从具体、重复的劳动中释放出来,可以赋予岗位更多的价值。曹聪描绘了一幅未来工厂的图景:关着灯、不分日夜的自动化生产,原来的工人则转型为工程设计、数据分析等具有更高价值的岗位。这一变革有利于推动职场中的性别平等,让更多女性突破体力限制,在工业生产中展现领导力。
从“产品设计”到“品牌价值”:科技融入长期主义战略
与聚焦生产端的企业不同,荣耀的刘小军提出了一个以产品为核心的ESG实践路径。他认为,前沿科技更多地体现在ESG的落地执行中,通过让产品更绿色、更耐用来实现核心价值。他算了一笔账来阐释产品架构性的重新设计带来的ESG影响:通过架构创新将手机寿命从三年延长至六年,平均每年可减少约40%的碳排放;通过轻量化设计,如每台手机减重40克,在百万级的出货量下,资源节约效益巨大。
短期内,上述聚焦产品减少浪费的策略可能面临用户换机周期延长带来的市场挑战,但刘小军认为,从长远看,这是品牌价值的体现,能够吸引认同理念的消费者,形成长期陪伴。
挑战与共识:技术易得,治理难行
尽管前沿技术在企业践行ESG领域前景广阔,但与会嘉宾们也指出了其中的挑战。
经验的复用、ESG目标的体系化分解、拥抱新兴技术的能力是贾睿萌看到的三大挑战。而对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如何与企业ESG相结合,曹聪和林道锋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共识”的重要性。
“最大的突破点在于企业的治理和共识,”曹聪强调,如果无法让从董事长到部门一把手的各级管理者形成统一认知,再先进的技术系统也难以发挥真正效用,大量的资源、资金投入很难转化为实际的产出和效益。
ESG的未来是技术与数据驱动
前沿科技正为企业ESG实践注入强大动能,使其变得可度量、可优化、可信任。然而,技术并非万能钥匙,真正的成功取决于企业能否将技术创新与内部治理、战略决心深度融合,从而在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赢得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谈及未来技术创新与企业ESG深度融合的趋势,贾睿萌认为,企业ESG正在经历从“阶段式的变化”(合规报告)到“数据驱动价值重塑”的过程。
曹聪认为,应用前沿科技践行ESG带来的短期投入将沉淀为企业的长期价值。“有很多事情不能以ROI来算。前沿科技的应用结合企业核心业务和企业治理维度,未来终有一天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曹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