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中文网 / 正文

《贪婪与恐惧》作者:押注中国,已清仓英伟达

财富中文网 2025-11-27 22:32:09

对于备受关注的AI投资狂潮,被称为“泡沫预言家”的克里斯托弗·伍德(Christopher Wood)再次敲响警钟。他指出,市场已陷入非理性的狂热,完全无视基本面,这几乎注定会以一场崩盘告终。问题不在于是否会发生,而在于这场狂欢何时会突然中止。

科技巨头亚马逊、Alphabet、微软和 Meta的报告称,它们在 2025 财年的AI相关支出预计高达 3640 亿美元,高于此前约 3250 亿美元的预期。然而,在本月举办的《财富》创新论坛上,伍德表示,谁能将所有这些资本开支最终货币化并实现盈利,仍是未知数。

“目前AI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是哪些用来帮孩子写作业的应用吗?”伍德调侃道。

在伍德看来,真正在AI领域赚到钱的,仍然只有提供底层基础设施的“卖铲人”——首当其冲是英伟达,在亚洲则包括海力士、台积电等公司。

伍德是杰富瑞集团全球股票策略主管及《贪婪与恐惧》市场评论的作者。他被公认为亚洲最具影响力且见解独到的市场策略师之一,在识别投机泡沫方面拥有令人瞩目的履历。伍德曾在互联网泡沫、日本信贷泡沫和美国房地产泡沫初现端倪时便发出预警。

伍德指出,中国在AI发展领域比美国更具优势。这一判断也直接体现在他的投资策略上——重仓中国,而非美国。

“过去三年,我的全球股票组合中一直持有英伟达,但约一个月前我已将其剔除。我并非断言这只股票已经见顶,但其涨幅已达约五倍。”

伍德押注中国的原因在于,虽然美国在算力上领先,但中国在能源上的优势远大于美国在算力上的优势。

伍德称,过去一年多的所见所闻表明,中国电池存储技术的进步令人瞩目,太阳能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电,“这是巨大的转变。”伍德陈述的是一个事实:在过去,中国的煤电因其稳定和廉价被称为“基载电力”的首选,但现在,光伏的“度电成本”在光照好的地区已经比新建燃煤电厂还低。

他甚至断言,基载电力这个概念在中国几乎变得无关紧要,因为中国几乎拥有无限的廉价能源获取途径。

“反观美国,你会发现他们正仓促地计划建设各种能源设施,包括核能。这个国家面临着巨大的能源瓶颈。”伍德指出,如果美国想快速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应该做的是直接引进中国技术。

“中国的公司,比如宁德时代,应该在美国设厂。在我看来,美国在这个方面的觉醒只是时间问题。但显然,整个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被美国国内受政治驱动的、反ESG运动所扭曲。”

当然,美国在算力上依然是领先的。但他认为,拜登政府在2022年出台的试图阻止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的政策,已从根本上对美国产生反效果,违背了其国家利益。首先,它让英伟达等美国科技公司失去了中国这个大客户。其次,政策出台后带来巨大冲击,极大地激励了中国自主发展半导体产业链。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明确表示,华为相比三年前已成为强大得多的竞争对手。从美国立场看,这个政策堪称一记“乌龙球”。

目前看来,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筹码,远多于美国在半导体问题上的筹码,伍德补充道。

伍德认为,中国在AI发展方面也采取了更明智的策略,即聚焦开发出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实际AI应用,这将引领 “推理繁荣”(inference boom)——随着成千上万个成功的AI应用被部署到各行各业,社会对“推理”计算的需求将呈现爆炸式增长。

伍德透露,在几个月前访问北京时,一位中国AI业内人士对他说:“如果达到八分(满分十分)的水平,对我们来说就足够好了。”

根据他的观察,中国的AI公司并非执迷于构建完美的大语言模型以达到理论上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他们的重心在于开发出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实际应用。而在美国,每家公司都在耗费巨资,试图构建自己完美的、封闭的大型语言模型以期达到AGI。“而根据我与AI专家的交流,我认为,仅通过扩大大语言模型的规模永远无法达到AGI。”

为何美国科技巨头仍在持续巨额投入?“他们极度害怕被颠覆,”伍德直言,“强烈的错失恐惧症正在驱动这场军备竞赛。”

最后,伍德向在场听众推荐《AI帝国》(Empire of AI)一书,该书揭示了OpenAI的内部运作和权力斗争,并批判性地分析了当前AI发展模式带来的全球性影响。“我今年夏天在巴厘岛海滩上读了它。读完那本书后,我不会向OpenAI投资哪怕1美元。”(*)

*